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2、迁移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3、乐意参与动作创编活动,有做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意识。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动物园观察过猴子。 2、图谱,幼儿用书、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活动难点: 迁移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你见过小猴子吗?你能学学猴子的动作吗? 2、师:今天,龚老师来当猴子妈妈,你们当小猴子,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玩吧。 3、师幼律动 二、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并尝试创编动作。 1、出示《幼儿用书》 师:小猴子们,树林到了,瞧!已经有小猴子来了,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出示图谱) 师: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就是讲了小猴子爬树的事情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3、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 (1)创编猴子爬树的动作(1~8小节) ①师:你们会爬树吗?怎么爬?是一下子就爬上去的吗? 它先在什么地方?最后爬到哪里? ②幼儿创编动作 ③配乐表演第一段(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空间感) (2)创编猴子玩耍的动作(9~16小节) ①师:小猴子们,爬到树顶了吗?我们玩游戏吧?小猴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②创编挠痒、摘果子、吃果子、睡觉的动作 ③配乐表演 (3)创编猴子滑下树的动作(17~21小节) ①师:玩累了,赶紧滑下树回家吧。这个滑下树的动作怎么做? ②幼儿创编动作 ③配乐表演 (4)完整表演(2遍)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猴子们,我们赶紧回家去吧。 2、律动放松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动物总怀有极大的热情,每次教学活动中有小动物,孩子们就会特别感兴趣。活动后他们的话题也会围绕着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展开。 今天韵律活动“猴子爬树”,猴子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因为猴子的活泼、可爱;也因为《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孙悟空”,孩子们总觉得猴子是非常厉害的,也就对猴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我们在认识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韵律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小朋友们一起听听音乐,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并跟着音乐学学小猴子的动作。从而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中,我以观看幼儿用书中的《猴子爬树》图片开始。孩子们认真的创编猴子的各种动作、造型,感觉孩子们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有趣;他们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好玩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在最后的乐句中老师利用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来引导幼儿听音阶。可是幼儿爬下树后,就趴在了地上。孩子们说因为小猴子玩的太累了,所以一下树就在趴在地上休息了。老师也就不强求幼儿,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