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瓶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三个,盘子三个;木耳、大枣,干蘑菇,茶叶,核桃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无这里有一些宝贝,你们想不想看? 幼:想。 师:那你们可要睁大眼睛喽。 出示已经泡好的和没泡的木耳、蘑菇、茶叶。 师:“这三组物品有什么特点?” 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得不一样的?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二、过程 1.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教师动手实验。 师:“知道老师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它放在这两个瓶子里,在一个瓶子里倒上水,另一个瓶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哪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 2.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3.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泡发。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了很多材料过来,你想不想亲自探索一下?” 4.幼儿动手泡发教师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感知验证。 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能被泡发,有的不能,让幼儿自己探索,其中哪些可以被泡发,哪些不能。(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总结哪些材料能被泡发,哪些不能被泡发。 活动延伸: 泡木耳。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厨房阿姨一个忙吗?厨房阿姨明天想给小朋友们做木耳炒鸡蛋吃,可木耳还没有泡,你能帮厨房阿姨泡些木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