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及老师的动作提示,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不同的动作造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活动难点: 能随着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活动准备: 1.老鼠和猫的头饰各一个。 2.幼儿用书:《猫捉老鼠》。 3.歌曲:《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戴上老鼠头饰扮演鼠妈妈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鼠妈妈,你们就是鼠宝宝。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活动活动身体吧。 二、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模仿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1.师:出门之前妈妈要提醒你们,咱们老鼠最怕谁啊?所以出门的时候动作要怎样才能不被猫发现?谁来学一学老鼠走路? 2.教师歌唱第一段歌曲,并引导幼儿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地用脚尖跑。 3.师:哎呀,玩了半天肚子饿了吧,老鼠最爱吃大米,我们一起去找点米吃吧。米找到了,快点吃米吧,看看你们是怎么吃米的呢? 4.教师歌唱第二段歌曲,并引导幼儿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地吃东西。 5.师:妈妈来摸一摸,呀,小肚子都撑得圆滚滚的,吃饱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教师歌唱第三段歌曲) 6.师:小老鼠睡觉了,谁来了呢?(教师戴上猫的头饰)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歌唱第四段歌曲验证幼儿的猜测)刚才大猫出现的时候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能不能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大家你很害怕的样子? 三、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唱歌曲边表演 1.师:赶紧跟妈妈回家吧。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刚刚我们出去干什么了呢?(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并逐一出示相应图片) 2.教师播放歌曲,幼儿完整倾听。 师:妈妈还把刚才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猫捉老鼠》。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歌唱,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第四段歌词,即“一只大猫跑上来了”唱得稍慢,“来捉老鼠了”唱得快一点响一点。 4.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 师:来,我们一起一边歌唱一边用动作把刚刚干得事表演出来吧。 5.教师弹琴,幼儿歌唱。 四、游戏:猫捉老鼠 1.场地布置:幼儿围坐在教室旁边,中间空出场地。 2.向幼儿明确游戏规则。 师:鼠宝宝们听好了,等会儿听到“小小老鼠,跑来跑去”时,你们就做老鼠跑的动作到前面来,听到“小小老鼠,现在吃米”时,你们就赶紧蹲下做吃米的动作,听到“小小老鼠,现在睡觉”时,你们就睡觉,不能动喽。我来做大猫,听到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来捉老鼠了”时,你们就快速跑回座位,不然就要被大猫抓住啦,知道了吗? 3.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4.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猫,再次共同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