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民间童谣《猫捉老鼠几点钟》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富有童趣,易于幼儿掌握。将整首童谣贯穿游戏始终,体现语言活动中的集合教育,即通过语言活动渗透集合教育,能让中班幼儿较好地掌握按物体两个及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按多维特征做集合。 【教学准备】 卡片、帽子、眼镜、带有数字的项链、儿歌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题,导入。 1、出示PPT(一个小男孩和一把伞)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哭泣的小男孩 提问:小男孩他怎么啦?(哭了)怎么会哭呢? (二)学念儿歌 1、结合PPT,教师朗诵儿歌一遍(从开头——被只老鼠偷走了)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吗? 2、学念儿歌1—2遍 提问: (1)老鼠长什么样呢? (2)想一想,怎样找到这只小老鼠? (三)游戏:猫捉老鼠几点钟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第一:符合条件的站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第二:要求师幼合作,幼问师答。 2、幼儿第一次游戏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男孩子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不扎辫子的女孩子老鼠) 3、幼儿第二次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2)幼儿按卡片上的内容打扮自己 (3)幼儿游戏、集体验证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帽子的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着眼镜、戴着项链的老鼠) 第三遍游戏:按三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老鼠) 第四遍游戏:按四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戴着项链,项链上有ⅹ点的老鼠——1个) (四)延伸活动:自主游戏 游戏由幼问师答变为幼儿问一幼儿答,即让个别幼儿说出要找的老鼠的特征,其他幼儿寻找、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