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特点及作用,简单了解轮子的发展史。 2、能说出一些有轮子的物体,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探究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科学实验“为什么轮子都做成圆形的”,不同形状的积木、木板、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幼儿带回自己的玩具车、旅行箱、旅行袋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激趣。 师:如果汽车没有轮子,会怎么样?有没有方形的、三角形的或者别的形状的轮子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有没有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呢? 二、科学探索。 1、实验一:汽车没有轮子会怎样? 教师出示木板搭成的小斜坡和两辆汽车玩具(其中一辆拆掉轮子),让幼儿比较哪辆车跑得快? 小结:汽车没有轮子,就跑不快,也跑不远,很快就停了。 2、实验二:谁会滚动。 教师出示木板搭成的小斜坡和不同的积木(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三角体),让幼儿猜一猜哪种积木在斜坡上滑得最远、最快?为什么? 幼儿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小结:圆柱体、球体能滚动,正方体、三角体积木不会滚动。能滚动的圆柱体、球体比不会滚动的正方体、三角体滑得远。 3、实验三:一指功。 教师出示用篮子装的10本厚书,请幼儿尝试能否用一指推动它。 教师在篮子下铺上4根纸筒(保鲜袋里的纸筒),请幼儿再次尝试能否用一指推动它。 师:为什么在篮子下放了纸筒就能一指推动篮子呢? 教师小结:把篮子放在几根滚动的圆筒上运送东西,很省力,不仅运得快而且多,车轮就是这样在人类搬运东西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发明的。 三、感知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会用到轮子吗?装上轮子有什么用? 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阅读幼儿用书《轮子转不停》,了解轮子的发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可以改为让幼儿完成生活中的轮子调查表,观察和感知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记录表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轮子。 区角活动 科学区:把实验用的东西放入区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验。还可增加实验:想办法将不会滚动的积木变成会滚动的;实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滚动方向的不同。 环境创设 张贴幼儿调查表“生活中的轮子”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轮子,并做好记录。 请家长跟幼儿做科学小实验:“谁跑得快?”。 随机教育 学会提问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保持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方法,日常鼓励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多提问。 相关链接 阅读《轮子的发明》,拓展知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