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教学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印画、拖画体现毛毛虫酿成蝴蝶的过程。 2.感受边印画边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黄红颜料、擦手巾、围兜、袖套、课件(毛毛虫的故事)、配景图(草地)。 三、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毛毛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提问: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变革的?后来酿成了什么? 2.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如何用手指进行印画,重点引导幼儿印画毛毛虫的身体及拖画蝴蝶的翅膀。 3.请个别幼儿尝试进行印画。 4.幼儿自由印画。 1)提出要求: A.反面同伴挤在一起。 B.使用颜料注意卫生,用毛巾擦手。 2)幼儿进行印画,教师指导幼儿印画毛毛虫注意点和点的连接及蝴蝶翅膀与身体的衔接。 5.以音乐《蝴蝶飞》为配景结束游戏活动。 反思: 活动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借助故事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在观看课件时能发现到毛毛虫的身体变革,并结合故事的内容进行印画。同时配景音乐的氛围能以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进行变更,烘托情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印画。多数幼儿在印画时能较好地衔接毛毛虫的身体(即点与点的衔接),最后在毛毛虫的基础上完整地印画出蝴蝶。在课堂实践中出现以下几点不足: 1.有的幼儿在印画毛毛虫身体时,点连接得太长,比例不太协调。也出现了点和点没有连接起来的现象。 2.印画蝴蝶身体有必然难度,除了要先印画毛毛虫的身体还要拖画蝴蝶的翅膀。有部分幼儿完成的速度慢,在必然程度上会降低幼儿作品完成的成就感。 3.游戏的成分还比力不敷,没有很充分地表现边印画边游戏的过程。 调整标的目的: 1.鄙人次活动过程中,将游戏融入于幼儿的印画过程,增设毛毛虫身体变革的行进路线的配景,让幼儿以毛毛虫的角色,在音乐中充分地体验边游戏边印画的快乐。 2.降低目标(蝴蝶画法)的技能:取消拖画的环节,直接用拇指印画蝴蝶的翅膀,一次成形。制止拖画的繁琐与拖沓,使印画过程简单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印画带来的轻松与快乐。 第二次教学 一、活动目标:(同第一次教学) 二、活动准备:(同第一次教学)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讲述《毛毛虫的故事》结合课件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提问: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变革的?后来酿成了什么? 2.结合故事,边游戏边进行印画。 师:今天你们也来当毛毛虫,一起去旅行吧。 1)提出要求: A.点和点要尽量衔接好。 B.使用颜料注意卫生,用毛巾擦手。 2)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中以游戏的形式,按照配景图中故事内容的发展:毛毛虫吃苹果吃梨子吃叶子睡觉变蝴蝶(毛毛虫的生长变革过程),随着音乐边行进边印画,教师指导幼儿印画毛毛虫注意点和点的连接及印画蝴蝶的翅膀。 3.以音乐《蝴蝶飞》为配景结束活动。 反思: 在作画过程中,教师按原先预设的游戏行进路线,逐一安插好配景图,让幼儿随教师按照故事内容边游戏边作画。但幼儿无法按照教师设定的路线进行,直接在配景图上作画。究其原因可能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2.课件的出示及教师一开始的直接示范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式。3.配景图张贴得较为接近。所以有以下两个问题: 1.印画毛毛虫身体时,点连接得太长,比例不太协调的现象仍有出现。 2.由于幼儿印画技能的缺乏,幼儿完成作品的情况欠安。 调整标的目的: 思考:行进式游戏的方法是否就能表现游戏的作用?对于幼儿绘画技能有否资助?是应该侧重于幼儿的体现还是游戏过程?是否应为了游戏而游戏? 1.考虑到行进游戏形式(即边游戏边作画)中毛毛虫画法技能的重复、作画过程的中断,因此将行进式游戏的形式进行更改,仍让幼儿自由进行体现。 2.为了制止幼儿印画体现蝴蝶时比例的不协调(身体较长,翅膀较小),因此将课件故事中毛毛虫的形态加以修改(点的连接减少,不随故事的发展而增长)。 3.绘画的要求要表现体现蝴蝶的特征时注意比例协调。翅膀的印画除了用拇指还可用其他方式来体现。 第三次教学 一、活动目标: 1.对手印画感兴趣,尝试用手印画体现毛毛虫酿成蝴蝶的过程。 2.体验游戏中印画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同第一次教学) 三、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毛毛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提问:毛毛虫开始是什么样的?最后酿成了什么? 2.教师结合故事印画毛毛虫的身体,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身体与翅膀的关系,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把毛毛虫酿成标致的蝴蝶。 3.请个别幼儿尝试进行印画蝴蝶。 师:看看谁的毛毛虫能变出最标致的蝴蝶。 4.幼儿自由进行印画。 1)提出要求: A.毛毛虫的身体要连接好,不停开。 B.两边的翅膀要一样大。 2)幼儿进行印画,教师指导幼儿印画毛毛虫注意点和点的连接及蝴蝶翅膀的对称,感受游戏情境中印画的快乐。 5.以音乐《蝴蝶飞》为配景游戏结束活动。 反思: 活动中体现蝴蝶翅膀的特征这一环节,将教师的示范变为让幼儿本身思考用手的哪部分进行印画,这样更加表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及宽松的环境中能较为自由地进行体现,作品也相对较有本身的个性。多数幼儿能说出用手的其他部位来体现蝴蝶的翅膀,如拇指、手掌、掌侧等,体现出来的蝴蝶的比例也较为协调。操作后穿插的游戏幼儿也能愉快积极地参与,体验游戏的快乐,经过调整后的形式幼儿易于接受。但仍有不足之处: 1.重点应更突出,要引导幼儿感受翅膀和身体比例的关系。 2.对幼儿的技能不要求达到预定的目的,可鼓励幼儿根据本身的想法大胆体现。 3.幼儿虽能说出用手的各部分进行印画,但体现出来的幼儿还是占少数,个别能用掌侧进行体现。多数还是用拇指印画蝴蝶翅膀。还可通过延伸活动来让幼儿继续用本身的想法体现蝴蝶特征,让活动更加饱满。 附故事: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枚小小的蛋。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 它要去找一些东西来吃。它爬呀爬,看到树上有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就啊呜啊呜地一口一口吃了下去。 吃完了苹果,肚子还是好饿。毛毛虫继续爬呀爬,看到树上有一个又大又黄的梨子,又啊呜啊呜地吃了下去。 吃完了梨子,肚子还是好饿。毛毛虫又继续爬呀爬,看到树上有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就啊呜啊呜地吃了下去。 现在,毛毛虫觉得舒服多了,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只小毛毛虫了,是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把本身包在里头,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过了不久,毛毛虫醒来了,它发现本身跟以前不样了,长出了一对标致的翅膀,酿成了一只斑斓的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