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学活动《红红绿绿的西瓜》结束后,虽然课前考虑到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幼儿普遍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探究的欲望不强,就此问题,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失败的原因作以下调整。 1、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时幼儿的无意注意容易随兴趣而转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游戏为主,增强趣味性,才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表达能力和观察的积极性。如:第一环节可让幼儿先猜、摸老师布袋内的物品,然后再拿出来给幼儿观察、讲述,这样可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在第二环节的观察、讲述、验证中,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2、增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儿的朋友,和幼儿一起共同探讨、发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如:第四环节中,教师可和幼儿共同分享西瓜,体验分享的快乐。 3、要求应兼顾群体和个体的需要。 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经验都不相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对能力弱的孩子要适当降低要求目标不要过高。如:第二环节中,让幼儿摸摸西瓜有什么感觉?幼儿都回答不出来,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 总之,本次活动的失败说明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能力、经验,选择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可以接受的。俗话说:只有那些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