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学习看手势编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力求表现新颖、独特。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3.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对各种手势有一定的认识,如:鹅、鸭等。 2.制作投影(手势图)。 三、活动过程 (一)投影显示,激发幼儿学习手势的兴趣,导入活动。 1.这是什么?(小手) 2.你知道小手在干什么吗?人不光嘴会说话,我们的小手也能“讲话”,能讲话的小手,我们说它是“手势”(丰富词汇“手势”)。 3.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手势”(指投影),你们知道这些手势是什么意思吗?例:竖大拇指的手势表示好、棒、了不起;摇手的动作表示不、不要、不行、再见等;招手的动作表示过来。 (二)教师做手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1.有的手势让你联想到许多东西,现在我做一个手势,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手势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不过,想到的东西要和别人的不一样。 2.教师做手势,让幼儿动脑筋想,认真看,例如:这个手势像什么?(房顶、山峰、火箭……)教师可以创编各种手势供幼儿观察和联想。(如孔雀开屏、芭蕉叶、钩子、蛇头、鹅、狗、兔子……) (三)看手势编故事。 1.教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叫《美天鹅变成丑小鸭》,这个故事片也是用手势讲的,奇怪吧,手势也能讲故事,不信,你们看。 2.教师用右手做天鹅状,左手握拳,表演故事的手势动作,美天鹅昂起头向前走,走着走着碰到“拳头”(石头),美天鹅倒在“拳头”旁边。 3.教师反复地做手势,然后将动作一一分解,引导幼儿讨论。如:“美天鹅在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4.小结:表扬幼儿肯动脑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幼儿今后多创编手势故事。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各种手势。 健康:体育活动手影游戏。 艺术:手势舞。 五、生活中渗透 利用进餐前后的时间,鼓励幼儿创编手势动作。 六、环境中渗透 让幼儿画手掌画,布置活动室。 七、家庭中渗透 让家长在与孩子谈话时,应用一定的手势,并说明含义,让孩子学会一定的手势。 八、活动评价 项目 | 目标实现程度 | 内容适合程度 |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 幼儿的“三性”表现 | 存在问题 | 等级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编故事的难度大了一些。 | 评价 | √ | | | √ | | | √ | | |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