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 活动目标: 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活动内容: 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非自然物:鹌鹑蛋、鸡蛋(生的)、卡片、轮胎、胶带、瓶盖、积木等材料。 2、自然物:石头、树枝、大树、水等材料。 经验准备:事先观察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认真思考 1、妈妈在做饭时一不小心经常摔碎鸡蛋,我们怎样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想一想你设计的漂亮的贺卡怎样能够立起来,让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有多少种办法? 3、 出去玩时,一个小朋友从轮胎里钻过去,轮胎差点倒了砸着小朋友,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能让轮胎变得稳定? 寻找材料、探索实践 4、分三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观察孩子选择、运用材料情况,及时指导。 各抒己见、深入讨论 6、在过程中讨论增强稳定性的不同方法,教师不给定论。 7、找到焦点性问题指导孩子展开讨论。 解决问题、再次实践 8、延伸:快速寻找我们周围站的稳和站不稳的物体下一次继续探索。 (1)找一找我们周围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 它们为什么能站稳? (2)不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怎样让他们能够使他们站稳? 9、设想:如果离开地球,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设想画在纸上,或大胆讲述出来。 活动后反思: 自我评价:这是一次用脑思维与科学探索的整合活动,选取的都是来源于孩子周围生活的实例,我改变了以往材料的投放方式,实验用的辅助材料全部由孩子自己准备,让孩子通过寻找材料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