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要从小培养,一次,一只塑料袋飞到教室的门口,发现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把它捡起,我就利用故事《小袋子》进行教学,通过故事中捡袋子的小朋友和树妈妈的对话,来告诉小朋友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使幼儿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2、知道垃圾能回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垃圾箱一只。自制的垃圾箱几只。 2、各种垃圾如:纸张、酸奶瓶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请幼儿看情景表演:一只小袋子在风中忽飞忽落。 2、当小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教师指着小袋子问:这是什么?它能呆在这儿吗?为什么? 二、教师讲述故事《小袋子》 1、教师轻声讲述故事片--4小节。 2、提问: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3、幼儿自由讨论。 4、教师出示垃圾箱,把故事讲完。回答刚才的问题,并把小袋子放入垃圾箱。 三、知道垃圾能回收。 1、提问: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幼儿讨论、讲述) 2、看!老爷爷在干什么?(出示图片)老爷爷捡了雪碧瓶、纸盒子等。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教师小结: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 4、并出示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 5、出示自做的垃圾箱,贴上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教育幼儿把垃圾分类。 四、讲评、小结。 1、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见了小袋子能把它捡起来,他做得对吗?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2、师: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不乱扔垃圾,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