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来: 寒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经常在墙根下寻找瓢虫等小动物,可是找不到。孩子们就问老师:“小瓢虫都到那里去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对“瓢虫去那里了?”的讨论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它们冻死了。”有的说:“它们都藏在土里过冬。”马上有孩子否定:“它们在土里不就憋死了。”最终孩子们没有讨论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答案。也有很多孩子提出了不少关于瓢虫的问题。于是孩子们就开始了对瓢虫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查找瓢虫的资料,教幼儿学会经验共享,及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瓢虫,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小肌肉运动。 3、利用集体谈话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发展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通过对瓢虫的了解让孩子们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进而学会珍惜大自然、珍爱生命学会爱护环境。 1、为什么瓢虫有点? 2、瓢虫都是红的吗? 3、瓢虫都是六条腿吗?4、瓢虫头上的触角有什么用? 5、瓢虫住在哪? 6、遇到危险瓢虫怎为什么样逃生? 7、瓢虫是怎样生下小宝宝的? 8、瓢虫会脱皮吗? 9、瓢虫的眼睛在哪? 10、瓢虫为什么要长须? 11、瓢虫喜欢吃什么? 12、瓢虫为什么天热出来天冷就不出来? 13、瓢虫为什么喜欢呆在太阳下? 1、老师和我一起做网络”:在幼儿的提问基础上师幼共同制定了主题网络图并将幼儿的问题也写在了网络图的四周。 2、“我喜欢的地方”:幼儿在了解瓢虫的习性后要求在墙上做出瓢虫都喜欢在那里生活,于是布置了此墙饰。 3、“我的成长过程”:在了解了瓢虫的生长与繁殖后孩子们制作了瓢虫的四个生长阶段布置在墙上。 4、“瓢虫的朋友”:根据幼儿对其它昆虫的兴趣布置此墙,并引申到下一主题。 美工区: 1、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瓢虫。 2、用各种方法画瓢虫。 3、用纸折瓢虫。 科学区: 4、“瓢虫赛跑”:利用木棍敲打盒底使牙刷头在盒底走。 5、“旋转瓢虫”:利用水的吸附力让用乒乓球做的瓢虫在盒里旋转。 6、“会飞的瓢虫”:利用皮筋的弹力把瓢虫飞标弹出去。 自然角: 1、幼儿在户外捕捉的瓢虫。 2、瓢虫的标本。 1、幼儿与家长一起查资料。 2、周末幼儿和家长一起到户外捉瓢虫。 3、家长带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 4、幼儿和家长一起做瓢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