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民登记局7月30日宣布,当地新生婴儿取名时,名字不得带有不雅词语,以免婴孩长大后承受不必要的尴尬场面。当局胪列的禁名涵盖当地三大族裔的语言,包括福建话、广东话、普通话和印度话,如广东话中的“矮仔”和“傻仔”就已被禁。 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主席称:“过去数十年当地华人喜欢为子女起‘不受欢迎’的名字,认为这样子女可避开邪灵和恶运。但现在的华人比较有教养,宁取吉祥的名字。”例如广东话中的“臭头”等字。 马来西亚全国人口约有2023万人,其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分别占60%,26%和8%。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引述马来西亚国民登记局发言人称,报告列出的违禁名字是参照当地几个主要族裔的宗教和文化而定。报告表明:“这些名字并非由本局空想出来,而是由不同权威组织提交。” 报告列出的违禁名称部分与性有关,例如马来语“Zani”,意思是“奸夫”;另一些带有种族歧视的字眼,如印度话中的“Karrupan”,可解作“黑鬼”。此外,颜色、动物、昆虫、水果和蔬菜名,一律禁用。 ■大马禁用名字一览 福建话: ■Ah Chwar(蛇) ■Ang Mor(红毛) ■Heoy Kay(火鸡) ■Hor Kianh(笨虎) ■Khiow Koo(驼背) ■Tok Sim(硬心肠) ■Tua Pooi(胖子) ■Tua Bug(大眼) 广东话: ■Ai Chai(矮仔) ■Chow Kow(臭狗) ■Chow Tow(臭头) ■Sor Chai(傻仔) ■Kou Lou(高佬) ■Tai Ngan(大牛) ■Soh low(傻佬) ■Tai Yee(大耳) 普通话: ■Ar Loo(阿驴) ■Hwai Sze(坏仔) ■Chang Chee(娼妓) ■Ho Sze(猴子) ■Sun Choo(牲畜) ■Tha thaw(大头) ■Chue Sze(猪仔) ■Sze Kwee(死鬼) 印度话: ■Ayavoo ■Karrupusamy(黑神) ■Pitchayee ■Pitchaikaran(乞丐) ■Periyannan(大佬) ■Andyappan ■Maya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