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吮指通俗地说,就是年满1周岁的宝宝吃手指。婴儿时期,宝宝通过“吮吸”的方式进食。所以,在这一时期,吸吮手指对宝宝而言十分重要,家长应加以鼓励。虽然“吮指”对婴幼儿而言是常见现象,但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不加节制的手指“吸吮”百弊而无一利。那么,各位宝妈们知道幼儿为什么爱吮指吗?幼儿吮指的危害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幼儿吮指呢? 幼儿为什么爱吮指吮指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意义不同。 6个月前:吸吮需要 吸吮反射是维持生存的本能现象。不满三个月的婴儿为满足吸吮的要求,常常会把吮指当做生理需要。 6个月后:自慰需要 若婴儿出生6个月后,仍然存在吮指现象,此时,婴儿不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是寻找一种心理安慰。一般情况,6个月的婴儿就能够感受世界,开始懂得喜怒哀乐,一旦离开父母怀抱或者熟悉的环境,变得很没安全感,这个时候,很多婴儿会选择吸吮手指排遣忧虑。一旦出现固定吮吸一个手指,家长需要早一点干预。一旦出现“吮指癖”,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幼儿吮指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吮指并没有不好,但家长仍要谨慎观察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幼儿吮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危害。 1.手指受伤 爱吮指的宝宝,手指常常被口水侵蚀,很容易受到损伤,发生蜕皮、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手指变形。另外,吮指容易对牙齿产生压迫,影响牙齿健康生长,长期吮指可能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出现龅牙、牙齿闭合不良等情况,引发口腔问题。 2.细菌感染 宝宝天性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时不时东摸摸、西动动,手指非常容易粘上脏东西。若手指在没有清洗的情况下入口,容易将病菌带入口腔,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3.心理焦虑 宝宝依赖吮指,除了影响身体健康,对心理的影响会造成不良后果,通常情况下,容易产生焦虑、紧张、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危害很大。 如何应对幼儿吮指幼儿吮指行为需分年龄层区别对待。 0~6个月:鼓励吮吸 对不满12个月的宝宝而言,吮指是智力发育的信号,宝宝通过吸吮,大脑得以发育,促进身体协调能力发育。此外,吮指也可帮助宝宝缓解紧张情绪。 (1)适当延长喂奶时间 采用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帮助宝宝增加吸吮体验。母乳喂养同时,妈妈应该边喂边抚摸宝宝,通过温柔抚摸的方式增加宝宝安全感。 人工混合喂养的妈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奶瓶和奶嘴。奶嘴口太大容易导致宝宝喝奶过大吸吮欲望得不到满足。 (2)合理使用安抚奶嘴 新手妈妈若担心宝宝因吮指造成病菌入口,可考虑使用奶嘴。不仅能帮助宝宝入睡,也能锻炼吮吸能力。但需经常给奶嘴消毒,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个月之后至3岁:寻找吮指原因 满6个月的宝宝通常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爱吮指。这个时期,若宝宝依赖吮指,父母要注意寻找吮指原因。 (1)常陪伴,增加宝宝安全感 宝宝也很容易孤单,父母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宝宝。和宝宝游戏玩耍、带宝宝游玩旅行等都可以让宝宝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倍感温暖,从而放弃吮指习惯。 (2)为宝宝找寻“玩伴” 父母可以帮宝宝准备适合集体游戏的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宝宝玩耍,让宝宝从中体会到交友的乐趣,排遣孤单。如果宝宝本身性格较敏感,除了找小伙伴排遣孤单,建议家长给宝宝准备一个信赖的替代品。比如,给宝宝随身携带由小玩到大的玩偶,可以代替吮指给他以安全感。 3岁以上:矫正“吮指”行为 若宝宝已满3岁仍然改变不了吮指习惯,家长必须立即矫正,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自我调整,满足宝宝情感需要 建议家长首先调整自己心态,多赞美少批评,重视宝宝情感需求。 (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一旦宝宝开始吮指,家长可以适时做些其他事转移宝宝注意力。比如发掘宝宝兴趣爱好,当宝宝投入到感兴趣的事务中时,吮指习惯可能会被逐渐淡忘。 (3)遵医嘱,心理治疗或行为干预 若是宝宝吮指行为非常严重的,建议带宝宝咨询专业儿科医生,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如果是心理问题,就尝试心理治疗。其他情况可通过佩戴矫正器等方法行为矫正,及早帮助宝宝戒掉“吮指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