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早产的原因孕妇方面 生殖系统的异常(例如双角子宫、子宫颈长度过短、纵隔子宫)、子宫颈松弛、子宫肌瘤等。 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慢性疾病。 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吸烟、吸毒、酒精中毒、重度营养不良。 其他,如长途旅行、气候变换、居住高原地带、家庭迁移、情绪剧烈波动等精神体力负担;腹部直接撞击、创伤、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 胎儿胎盘方面 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 羊水过多或过少、多胎妊娠。 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位异常,如横产,尤其头朝上、脚朝下的情况,容易在未出现生产征兆之前破水,故可能早产。 人工生殖与多胎妊娠,如双胞胎因子宫胀大很快,容易早产。 遗传或染色体异常问题,如受精卵的异常。若情况严重,将导致流产,轻度的话,则早产。有时也可能产生胎儿畸形化的足月产。 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胎儿子宫内生长迟滞。 早产的征兆如果你在孕中期、孕晚期(37周以前)出现以下任何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分泌物性状发生改变,性状改变指分泌物变成水样、粘液状或带血色(即使仅仅是粉红色或淡淡的血迹)。 出现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 腹部疼痛,类似月经期样的痛,或者1小时内宫缩超过4次(即使是宫缩时没有疼痛的感觉)。 盆底部位有逐渐增加的压迫感(你的宝宝向下压迫的感觉)。 腰背部疼痛,特别是在你以前没有腰背部疼痛史的情况下。 哪些孕妈妈易早产怀孕时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 孕前体重过轻; 怀孕时体重超过80公斤; 怀孕间隔太密(一般是指产后半年内再孕) 曾发生过早产、早发阵痛、妊娠早期或中期流产; 曾罹患肾盂肾炎; 曾有“子宫颈闭锁不全”的现象; 曾有不良的产科病史。 早产的高危因素1.前次早产史和或晚期流产史者:有早产史的孕妇早产再发风险是没有早产史孕妇的孕妇6~8倍。 2.宫颈手术史及宫颈机能不全:宫颈锥切、LEEP术后、反复人工流产扩张宫颈、子宫畸形等病史者早产风险增加。孕妇有宫颈机能不全,或妊娠期14-28周,宫颈长度《30mm者,早产和晚期流产率增加。 3.多胎妊娠,一般双胎妊娠早产率为50%,三胎为75%。 4.生殖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淋病、梅毒等。 5.泌尿系统感染、无症状菌尿。 6.全身感染性疾病。 7.阴道出血。 8.羊水过多/过少者。 9.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妊娠者。 10.孕妇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疾患、哮喘等。 11.有不良嗜好者如吸烟酗酒或吸毒者。 12.孕妇《18岁或》35岁。 13.体重指数《19,营养状况差,每周站立时间》40h/周。 14.反复出现规则宫缩,如宫缩≥4次/h。 15.妊娠22-34周,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阳性者。 16.其他因素:如未常规孕期保健、流动人口等。 如何预防早产孕前保健 提前补充含有叶酸的微量元素,合理营养,尽量避免低龄或高龄妊娠(如《18岁或》35岁);戒掉不良嗜好,如吸烟等;完成疫苗接种如风疹、乙肝疫苗;防治生殖道感染,如有内科疾病进行相关的咨询和处理。避免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孕期保健 精确核对孕周,可以通过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胎龄,了解早产高危因素,避免长时间站立和工作时间过长,在保健中及时发现新出现的早产高危因素并及时处理,如监测宫缩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宫缩、监测宫颈长度、诊治生殖道炎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