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①到达,登上 ②多么 ③黄昏时
【2】①幸运得很,用诗歌来歌咏志向。 ②夕阳早已往西沉下去,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
【3】D
【4】①意象罗列:9个意象连续罗列,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②景象特色鲜明:冷、暗、孤,给诗歌蒙上了清冷、孤寂的色彩;③寓情于景:晦暗、阴冷的意象、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意境,为下文“断肠人”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意思到即可)
【5】是全首曲子的点睛之笔。经过晦暗阴冷的意象罗列、铺垫之后,给曲子奠定了悲凉、孤独的感情基调,曲尾自然地情感升华,突出抒情主人公的乡愁情结,起到了画龙点睛、曲末点旨的艺术效果。(意思到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字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①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临:登上。
②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何:多么。
③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昏:黄昏时。
【2】本题考查诗歌的翻译。
①幸运得很,用诗歌来歌咏志向。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
②夕阳早已往西沉下去,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天净沙·秋思》曲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选项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情景交融: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这句诗描绘出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收束中有景生情,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一气呵成。夕阳更生离愁,三个字“断肠人”总结全诗,直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译文:
甲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乙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