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A、F ②I、J ③D、E
(2)这段文字是作者对“正人君子们”辛辣地嘲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概之情。
【解析】
(1)考查对名著思想和内容的理解与熟记。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将相关知识牢记,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然后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该题中所给的作品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A.《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作者回叙了儿时听了祖母讲述的猫教老虎本领而留一手的故事,让人认识了猫的狡猾;再通过对鼠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老鼠损人的厌恶和对“只有拇指那么大”又不害人的隐鼠的同情,而当他知道被自己救活的隐鼠“被猫吃去了”以后,便立即感到“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虽然后来知道“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合”,这说明作者仇猫的理由从儿时到现在都是光明正大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明了作者同情弱小者和憎恶暴虐者的态度。
B.《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C.《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D.《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E.《无常》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除了鸣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小动物使作者记忆犹新外,还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G.《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H.《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I.《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J.《范爱农》追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由此可知描写小鲁迅与小生物为友的是《狗·猫·鼠》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A、F;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是《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即I、J;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是《五猖会》和《无常》,D、E。
(2)考查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必须反复熟悉全文内容,文章主题时贯穿全文的,它存在于全文总体之中。结合原文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赞美(批判)了什么,据此概括总结即可。阅读文段可知,该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文中作者把“正人君子们”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陋的灵魂暴漏在光天化日之下,全段语言充满了辛辣的讽刺,嘲讽了人不如禽,作者的思想情感跃然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