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指官府文书
【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有人说:“那里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需注意“名”是词类活用,这里解释为“出名”。 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字词:上,爬上;入,映入。
(2)重点字词:或,有人;如之何,倒装,何如,怎么住。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对文中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大意,分析文章可知“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
【4】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抓住文本中人物语言、行动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在具体的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结合甲文中“惟吾德馨”和乙文中“君子居之”分析,明确“君子”应该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孔子想到边远地区去居庄。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