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 (1)曾经 (2)畏惧、害怕
【2】(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此类题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为: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尝:曾经;(2)句意为:看见船也害怕。畏:畏惧、害怕。
【2】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本题这两句话都是省略句,翻译时把主语加上:(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注意重点字: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注意重点字: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道:方法。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必须在疏通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答题。很显然[甲]文中第二段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文中体现卖油翁的观点的句子是: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这些人一是不识水性,二是不学习而直接到河里去游泳。用文中的话概括就是:生不识水。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讲射箭,通过油翁的话,我们可知箭射的准是因为熟练;乙文讲南方人会游水,是因为天天和水打交道,因而南方多会游泳的人。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甲]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参考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趟着水走,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认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道理,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