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约定 ②舍弃 ③才
(2)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3)做人要讲信用;吴起守信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4)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做人要言行一致。
【解析】
(1)课内外迁移:
此题实虚词 | 实虚词解释 | 课内外链接/分析 |
期 | 约定 |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锤转》) |
委 | 舍弃、丢弃 |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句翻译时特别注意“去”是古今异义词“离开”,“乃”意思是“才”;②句翻译的难点在“止之食”,此句中“止”是使动用法,“使……停止”,灵活翻译为“挽留、留”,“食”是动词“吃饭”。
(3)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的是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朋友没有遵守承诺按时到达,后来到陈太丘家反而当着陈太丘儿子的面指责陈太丘独自离开是不守信用,遭到陈太丘儿子陈元方的批驳。该文主要通过陈太丘朋友与陈元方的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叙述了吴起遵守约定等候朋友一起吃饭的故事。通过对经过的概括叙述,从正面展现吴起言出必行、遵守诺言的品质,说明他带兵令人信服的原因。据此内容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抓住故事中人物言行作分析。如陈太丘的朋友没有遵守承诺按时到达,反而发怒、责怪陈太丘“不是人啊”,不寻找自己的个原因,反而没有礼貌当着朋友儿子的面指责朋友;还有可以从吴起信守诺言,受人尊敬,所以使军队信服,说明人只有言行一致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等等。
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甲】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