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1)约定 (2)同“否” (3)舍弃 (4)回头看
【2】(1)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2)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从元方有理有据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落落大方、懂得“信”和“礼”、擅于维护父亲和自己尊严的人。
【4】做人要讲信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期(约定)、委(舍弃)、顾(回头看)”都属于古今异义词语。“不”是通假字。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去:离开。日中,正午时分。信:诚信,讲信用。则:就是。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陈元方小小年纪,说话行事镇静沉着,面对咄咄逼人的成年人,指出对方不但“无信”,而且“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七岁的时候就有如此见识作为,真是叫人叹服。陈元方是一个机智聪明,冷静勇敢,明事理懂礼貌的孩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的掌握情况。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中心。本文关键词是“无信”“无礼”,所以据此回答即可。如: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要言而有信;要知错就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