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明崇祯“潞国制陆拾肆号”中和琴

[复制链接]

图1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潞王琴

明代四大藩王之一的潞王朱常淓钟情古琴。他不仅是个通达乐理之人,还是个善于制琴的专家,曾监制古琴四百余张,制作精美,做工考究,在崇祯一朝,便已成为朝廷的御赐之物。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潞王琴(图1),长106厘米,漆黝黑有光,琴额平头切角,局部脱漆残损,方条状凤舌。琴面七弦,琴肩在二、三徽间,斜形。腰在八至十徽间,龙池圆形,凤沼正方形。焦尾冠角较尖,上有灯草线盘成卷草纹。龙池内环刻“大明崇祯甲戌岁潞国制陆拾肆号”,龙池上侧刻隶书“中和”二字(图2),下侧刻楷书五言诗“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并款敬一主人,诗下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印(图3)。

图2 琴背隶书“中和”二字

图3 篆书“潞国世传”方印

朱常淓(2023),字中和,号敬一主人,又号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明朝第二代潞王,世称小潞王。朱常淓工书善画晓诗书,尤喜音律,著有琴书《古音正宗》,曾监斫古琴四百余张,形制一致,逐一编号,皆以“中和”名之,故而潞王琴也称中和琴,如今在辽宁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重庆博物馆等皆有收藏。

杨宗稷在《琴学丛书》中评价潞王琴琴声“年浅而音细”“声圆润而洪亮者少”。清张道《临安旬制纪》载“潞王好鼓琴,其所制前委两角,材特精良。崇祯年,明帝尝出宫中古琴赐之,后流落人间,并称潞琴。”这说明潞王琴曾经为御赐之物,作为御赐品,潞王琴在制作工艺上追求精良,琴身材质与装饰独具匠心,与众不同。潞王琴与其他款式古琴相比,其明显的特征在于琴额左右两端有切角,象征八节气,琴顶与琴腰的边缘不同于其他以弧线勾勒琴顶与秦腰而是呈凹入方折,象征四时,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潞王琴皆用宝石粉末和生漆调成的“八宝灰”为漆灰,坚固不易损坏,给人以高贵感。

明代古琴文化受到皇权的高度重视,宗室制琴成为明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一大特点。潞王琴除了概括地传承了嵇康抚琴“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理念外,还是身份文化的象征,王室文人借助制琴构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琴在明代也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