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然遗产,能说出7—10处世界自然遗产。2、通过阅读、欣赏、讨论等途径,认识、了解感兴趣的自然遗产,树立保护意识。3、利用《论语》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要注重积累,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等。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自然遗产并会介绍 教学难点: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引用《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什么是文化遗产?列举一下。什么是自然遗产?中国的自然遗产有哪些? (三)、引用战国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内容,教育学生学习要注重积累。 三、讲授新课: (一)、根据书中文字选取自己喜欢的景观进行欣赏,利用传统文化说说自己的感受。读书时要求做到《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二)、分组讨论、汇报:(1)自然奇观奇在哪儿?(2)自然奇观美在哪儿?(3)自然奇观正在遭受哪些破坏?(4)你认为大家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维护那里最原始的状态呢? (三)、师生用传统文化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引用《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五)、你还知道哪些世界自然遗产,给大家介绍一下。 (六)、引用唐代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勤学苦读,方有长进。引导学生学会用传统文化进行评价,重视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 四、课堂练习: (一)、利用传统文化为“话说自然奇观”写一份解说词,要做到《论语》中的子曰:“辞达而已矣”,语句通顺,介绍到位。 (二)、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学生分组展示、交流、评议。 (二)、引用《弟子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设计意图:学会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态度。 六、板书设计: 课题 亚洲 欧洲 凡是人 皆须爱 非洲 美洲 天同覆 地同载 大洋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