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3、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教育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虚心好学,不断进步,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学生齐读《红楼梦》中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二)、思考并回答指的是什么,属于什么描写?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教师解释:肖像艺术表现的是一个人的长相,也就是所谓的形。 (二)、出示、齐读宋代朱熹的“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三)、学生熟读教材,小组竞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齐读出示的《弟子规》中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五)、小组选择喜欢的作品学习:1、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2、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3、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六)、出示、齐读《弟子规》中的“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七)、学生欣赏、辨别:这些作品各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创作?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何为形。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虚心好学,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理解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人物精神。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把书中作品用其他方法来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二)、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学会多种表现方法,丰富作品形式。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示个别学生作品。 (二)、引用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中的“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利用传统文化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板书设计: 课题 以形写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