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留学德国的中国艺术家,在上海用展览追忆留德心路

[复制链接]

“(改革开放后的)这一代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到德国后,在远离家乡故土之后开始真正重视中国国学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4月12日,“互补与契合——中国留学德国艺术家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开幕。展出几乎涵盖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留学德国的重要艺术家作品。

“互补与契合——中国留学德国艺术家作品展”参展艺术家包括杨起、周春芽、许江、杨劲松、杨重光、马树青、朱青生、王小慧、张国龙、邓国源、马路、王承云、谭平、任戎、李迪、滕菲、凌健、王小松、缪晓春、刘永刚、单增、陈若冰、徐赫、邱黯雄、唐骁、于幸泽、李华、陈亮等。

朱青生 《20234》 120×120cm 布面朱墨 2023

“整个二十世纪文化、艺术领域呈现的艺术状态和丰硕成果,都与留学海外的文化现象不可分割。这一文化现象肇始于清末、民国,繁盛于建国初期,延续至改革开放之后,形成了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参展艺术家谭平表示,“此次展览侧重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留德归国的一批当代艺术家。”

谭平 《无题》200×160cm 布面丙烯 2023

杨起在德国留学工作,而今在中国多所美术院校担任客座教授。他提出德国新表现主义与日本物派有关,而日本的物派又与中国明末书法家王铎和中国的禅宗有着渊源,这个思路打通了德国新表现主义和中国书法和禅宗的关系。

许江的葵园系列作品在展厅中尤为引人注意,苍茫悠远的葵园,如废墟一般,布满整墙。

许江 《东方葵-风葵》 280cm×540cm 布面油画 2023

“弹指一挥,近30年过去,我们早已回返家园,并深耕中国大地,创造自己的艺术。德意志精神已然成为一种青春生命的奇异的特殊问候,向着我们这些具体而珍贵的生命施以滋养。”许江列举了德国的留学经历给予艺术家留下的三重印记,分别是德意志的思考与激情、德意志的职守与忠厚,以及德国传统的对于汉学与东方学的敬意。

德国传统的对汉学与东方学的敬意,使得这一代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到德国后,在远离家乡故土之后开始真正重视中国国学的。许江以自己为例:“我的教授卡波先生,至死心中都有一个“远西”,那就是中国的西湖。正是这种启迪,让我们回返家园后接通地气。”

王小松 《无题》 160×120cm 树脂、亚麻布、油彩 2023

今年正值中德建交45周年。值此时机,上世纪末留学德国的艺术家自发组织了这个展览,用艺术来追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展示其中千丝万缕生命交织的痕迹。

刘永刚《站立的文字-携和》 高:380cm 钢铁喷漆 2023

任戎 《四季彩虹》高 :300cm 钢雕 2023

据悉,本次在刘海粟美术馆的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之后,6月11日至8月11日,展览将巡回至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之后,展览还将抵达柏林、北京和珠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