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画“说”空间》第2课时教案 总课时 第 06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3课 画“说”空间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以及引发丰富联想的本质特征。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出表现空间感的両,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错视原理进行空间创意。 教学重 难 点 物体的体积感以及画面的空间感。 处理画面的空间感觉 教法学法 欣赏、分析、归纳、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题 体积本身具有空间感。多媒体展示。 二、讲授 1、形成体积的方法:运用面的转折、阴影、纹理能够表现体积感。 2、利用阴影或纹理可以使平面图形凸起和凹进,形成体积。 3、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变化、透视变化是远近变化的重要规律,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 三、练习: 尝试将一个平面图形改画为立体造型。 提示: 1、太空失重环境确定了悬浮物体的表现。 2、表现素材:星球、空间站、航天器等。 3、提供参考图片或视频,启发学生在科幻美术或电影中找到灵感。 4、参照《色彩构成A》和《桥》等作品,置换其中造型,创作表现空间关系的绘画。 四、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欣赏、观察、感受。 1、学生观察、听讲、领会。 2、学生听讲、领会。 3、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情况、观察、听讲、体会。 学生尝试练习。 修改、补充、完善自己的画面。 教 学 反 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