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以及突出表现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 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卡纸、油画棒 学生:卡纸、彩色纸、彩色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狮子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 2、播放《狮子王》片段,问狮子王的形象与图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观察联想: 1、播放课件,小组讨论:跟狮子一家的其他狮子比较,狮子大王有什么特点? 2、观察其他图片,讨论:狮子大王跟其他动物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概括小结:狮子大王有以下特点:鬃毛、吊眼、大嘴、尖牙…… 三、欣赏感受:欣赏艺术品中的狮子: 1、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表现狮子的特点的? 2、用什么材料创作? 3、形象、材料处理、色彩搭配怎么样? 四、表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个狮子大王的形象。 1、我准备用什么材料创作狮子大王形象。 2、色彩搭配如何? 3、制作步骤如何? 五、展示:自评、互评,表演展示。 六、拓展: 回家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方法创作狮子大王的形象。 十四,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通过认识玩具的造型、色彩的设计都离不开美术,学习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玩具,并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玩具,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玩具的功能、来历或有关的故事。 教学重点: 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并能对观察到的玩具特征做出描述与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玩具若干 学生:自己喜爱的玩具,以及搜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1、玩具是我们最喜欢的“朋友”,请你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 (从外貌、质地、功能等方面指导学生介绍) 2、小组讨论:欣赏课本中的玩具,跟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三、欣赏探究: 1、播放图片资料,介绍民间玩具,讲解其寓意、玩法等。 2、你还知道那些过去的孩子喜欢的玩具?(可以跟大家介绍自己搜索的资料) 四、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做游戏,游戏项目: 1、我的玩具大家玩——自由组合,互相交流。 2、我为玩具换新装——旧玩具、新造型。 3、玩具商场展销会——买卖双方说出推销、挑选玩具的理由。 4、新编玩具总动员——编故事,或表演。 五、小结评价: 1、教师小结上课以及表演的情况。 2、指导学生填写评价表。 十五,春天的色彩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色彩倾向。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学生:油画棒、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1、欣赏课件图片,提问: 这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用了哪些色彩?(黄、粉、绿、蓝……) 2、小组讨论: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分析:课本里的学生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 2、教师示范自由的表现春天的方法。 四、活动体验: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五、小结评价: 1、作业展示和评价。 2、指导学生收拾东西和保存作业。 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学习简单的人物装饰方法。 2、明确人物装饰部位,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教学重点: 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准备: 表现春天色彩的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二、导入: 1、播放课件: 生活中的人物装饰图片,介绍人物装饰的部位。 2、小组讨论:结合小数民族服饰,说说人物装饰的方法。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分析制作方法,分组讨论。 2、教师与同学一起演示范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一位同学的方法。 3、你还能设计几种装饰的方法? 四、活动体验: 用自己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自己或一位同学,教师巡堂指导。 五、小结评价: 1、作业展示和评价。 2、小结。 十六,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学习简单的人物装饰方法。 2、明确人物装饰部位,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教学重点: 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准备: 表现春天色彩的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二、导入: 1、播放课件: 生活中的人物装饰图片,介绍人物装饰的部位。 2、小组讨论:结合小数民族服饰,说说人物装饰的方法。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分析制作方法,分组讨论。 2、教师与同学一起演示范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一位同学的方法。 3、你还能设计几种装饰的方法? 四、活动体验: 用自己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自己或一位同学,教师巡堂指导。 五、小结评价: 1、作业展示和评价。 2、小结。 十七,钓 鱼 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鱼以及钓鱼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以及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装饰鱼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几条做好的“鱼”,制作及装饰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二、导入: 1、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教师做钓鱼的动作)。 2、教师拿出“鱼竿”和“鱼”,进行示范钓鱼。 三、欣赏探究: 1、把“鱼”分到各小组,讨论: 说说这些“鱼”是用什么来做的? “解剖”这些“鱼”,看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2、小组汇报。 3、小组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鱼”? 四、学生作业: 1、小组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制作不同的“鱼”。 2、小组游戏:大家来钓鱼,各小组进行钓鱼比赛。 五、小结评价: 1、作品展示和评价。 2、小结。 十八,伙 伴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美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学习简单的观察艺术品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内容,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纪律、稳定情绪。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二、导入: 1、谈话:讲一讲自己的伙伴是谁,向大家介绍。 2、游戏:你了解你的朋友(伙伴)吗?说说他(她)的特点,最喜欢什么……(请伙伴验证) 三、欣赏评述: 1、欣赏课文中的艺术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重点欣赏《艰苦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一找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 3、教师讲述作品,请同学表演。 四、德育渗透: 1、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她)说什么?为他(她)做什么? 2、讨论: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小动物也有情感吗? 3、欣赏有关赞颂友谊的儿歌、小诗、画片等。 五、实践交流: 1、按书中作业提示,画一幅与伙伴在一起的画。 2、自由活动:找你的伙伴聊聊天,互相说一说对方的优点。 3、游戏:我的伙伴大家猜,说出自己伙伴的特点,大家猜猜看是谁。 4、为伙伴画张像。 5、教师引导,大家都是伙伴,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游戏:找朋友。 十九,花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三)观察、欣赏、感受 1、 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 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 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思考、探索 (五)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综合练习 二十,家乡的美食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家乡饮食文化,小吃特色。能够用橡皮泥惟妙惟肖泥塑复制出来。 2,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 学会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橡皮泥,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三、探究学习 。 1.在我们家乡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看书回答,也可以根据平常记忆回答。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然后互相交流。 3.学生描述教师补充描述家乡小吃的味道和外观特点。 4.展示部分家乡美食图片,欣赏家乡美食。 5.展示教师橡皮泥作品。 四、学生艺术制作和欣赏 1. 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 学生制作。 2.共同欣赏评价学生作品。 五、小结 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并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味感悟。 二一,水乡鱼儿多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意图是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于一体,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制作。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学习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出鱼形作品。 2、本课通过教师展示作品与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学会制作鱼形作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的观察能力。 3、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作力并能从中体验设计、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颜色的纸制作鱼形作品。 2、在制作上让学生突破常规思想,对鱼的造型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让美术作品变得更加生动。 教学难点: 1、怎样去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来制作一个完整的鱼型作品。 2、如何让学生突破思维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 三 教学准备:各种鱼的图片、制作好的作品。 学: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鱼儿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它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用(例如:金鱼),还可以做成美味的实物供我们品尝。不仅如此,老师知道它还可以作为漂亮的装饰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水乡鱼儿多》这一课,让鱼儿来装饰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水乡鱼儿多 (二)、课堂教学 1、教师展示更多鱼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鱼的结构,指导学生画鱼。 3、在画好鱼的基本形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新:怎么样让鱼变得更生动、更漂亮。 4、示范制作鱼型作品。 (三)、学生创作 1、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件作品。 2、叮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创作。巡视时及时鼓励学生的优秀想法,发自内心赞美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四)、展示欣赏、评价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的亮点,再比较自己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与大胆想象的能力。 2、教师给予补充肯定。 (五)、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 只要小朋友们能动脑、爱动手,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二,莲藕满池塘 课型:设计应用课 教材分析: 夏天我们闻着荷叶的清香欣赏荷花的美丽,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时候,我们湖北人应该耳边唱响: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的歌曲……联想到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池塘采藕忙。湖北是莲藕之乡,千湖之省的莲藕是远近闻名!湖北人喜欢莲藕的程度无人能敌,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喜爱……… 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文学、舞蹈、自然及朗诵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在学生表达自己对莲藕的情感的时候,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说出更多湖北特产。 3.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造型表现带来的乐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审美性。 4.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 (1)知识性目标:了解和欣赏有关莲藕的知识(什么时间才可以采莲藕,长在什么位置)及莲藕在中国美术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比较著名的有关画作。 (2)情感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莲藕给湖北人民带来的情感认知,知道莲藕在湖北人心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准备: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莲藕……。 (2)学生: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莲藕的图片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教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 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莲藕在大自然中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画面)。 (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学习课文53页 欣赏荷叶荷花,了解采莲藕的不易,回忆和观察莲藕的特点,欣赏齐白石有关莲藕的美术作品……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有关莲藕的画面,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图片。 教师说:你们发现莲藕有那些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 2.欣赏教材54页学生作品。 3.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说说大家探究莲藕的结果。 4.教师提出示今天的主题:莲藕是我们餐桌上的菜肴,也可以成为我们各种美丽的图案,拿起手中的材料,画出一幅有趣的作品吧! 5.教师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发表意见。 四、个性指导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方法表现出的夏天的色彩,其中,荷叶荷花最爱能够代表夏天。 (1)绘画指导 (2)实物拓印指导 (3)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表现莲藕的画面。 了解本课的表现方法,动手刷色印出的造型,再用心组合描边整理。欣赏同学艺术作品。 2.教师总结:怎样利用现在课桌上的材料来表现大家对莲藕的喜爱?爱得深表现就会不错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教师给予随机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 ,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教师说: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的画面最美丽。 七、课堂延伸,集体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