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儿响咚咚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 学习鼓的装饰方法。 2、 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杯、纸筒、铁筒等材料,制作出具有不同创意的鼓,并能运用绷、撕、剪、贴、画、扎等方法,装饰鼓体、鼓面和鼓边,大胆表现。 难点:鼓的制作与装饰。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教具:CAI课件、真实的鼓、示范作品、纸杯、纸筒、铁筒、彩纸、双面胶等制作材料。 学具:纸杯、纸筒、铁筒、彩纸、双面胶等制作材料。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欣赏鼓舞,初步感知鼓的形象。 1、游戏:听音乐,猜乐器。 播放《凤阳花鼓》,猜猜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欣赏鼓舞,认识不同的鼓。 二、探索,深入研究鼓的构造。 1、出示一个真的鼓与一个示范作品 比较真的鼓与老师做的鼓有什么不同? 2、交流你带来的材料,在那些可以做鼓? 3、出示做鼓的流程图(散乱的) 游戏:排列出鼓的制作方法(小组讨论) 交流答案 讲解鼓的制作要点 三、制作,创造新颖的鼓。 1、布置作业要求 你对你制作的鼓有什么要求? 2、小组合作完成 边制作边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鼓,指出改进意见。 4、讨论:怎样把你的鼓打扮得更漂亮? 可以用哪些方法? 反馈交流 教师小结,示范制作要点。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装饰你的鼓。 四、游戏,感受鼓的节奏。 随意地敲敲你的小鼓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你的鼓 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鼓外形最有特色? 哪一小组的鼓图案最美丽? 哪一小组的鼓颜色最鲜艳? 敲敲你的鼓,哪一小组的鼓声最特别? 二、学习鼓棰的制作方法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敲鼓? 欣赏课件,自学鼓棰的做法。 用你已有的材料,做你喜欢的鼓棰。 三、游戏:我的小鼓响咚咚 1、教师示范,学生跟练。 教师敲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了小鼓在说什么? 跟着教师敲一敲。 2、教师给出儿歌,小组创编节奏。 A、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B、 做做、看看、敲敲、听听, 鼓儿咚咚, 好看又好听。 3、“秀出你的风采”,展示表演。 当堂训练 课题18、办家家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2、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3、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在生活情景中愉快的完成这次的练习。 难点:掌握制作餐具、食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教具:彩泥、《新年好》的录音带。 学具:彩泥等泥工工具。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歌曲,听完后请说出这段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放音乐) 揭示课题。 学生自主跟唱歌曲并说一说歌名《新年好》,也可以说一说里面的歌词等。 (引入课题,引起兴趣。) 二、回忆感受 1、师:新年到来时,你们家都在忙些什么? 新年里是这样,节假日你们家的情景又是怎呢? 2、师: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家,现在我们来玩办家家的游戏怎么样? 3、学生:贴春联、逛花市、妈妈在做点心、包饺子,全家一起吃团员饭------ 4、学生: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 (引导学生回忆、感受生活。) 三、师生合作、创作活动 1、师:现在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家庭”,你们的“家庭”成员既可以制做餐具、菜,也可制作家具、家庭用品等。 2、现在老师来扮演“妈妈”,请其他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孩子”,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组成一个家庭。 3、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几组家庭进行活动。 4、找“爸爸”、找“妈妈”、找“孩子”的游戏开始了,经过一阵的“乱”,孩子们自组“家庭”。各自“家庭”的成员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工合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菜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具、器皿等。小组活动,自主参加和家有关的活动,并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展示解说、总结评价 1、教师指定一“家长”请他说一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再挑出一道最美的“菜”,介绍制作方法。 2、请制作有创意的“家庭”说明制作的意图。 3、“家长”介绍家庭分工的情况,并介绍展示自家的作品。(可从菜的色、香、味方面介绍)。 4、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意图。 (引导学生介绍作品提高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堂训练 课题19、小动物 小人物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 2、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品。 难点: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在稳。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教具:有关动画。 学具:彩泥、各色树枝。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欣赏动画 1、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 2、观察动画片中人物、动物的特点和可爱之处。 (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二、观察感受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点。 2、观察课本中的范作,老师拿出已把树枝部分换成彩泥的作品,让学生去比较效果。 3、树枝在作品中适合做什么呢?不同的树枝有不同的用处。 4、除了书中的所用之处还树枝可以用于什么地方? 5、看一看、摸一摸树枝和彩泥,感受一下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特点。 6、比较老师的范作与课本中的范作,感受两种材料在作品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7、学生讨论回答: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树枝还适合做窗户、扫把……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明确两种材料的不同用处。) 三、设计创作 1、作业:回忆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用彩泥、树枝小组合作创作一组作品。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几组作品。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评说作品 1、请小朋友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 2、学生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吸引人和不够的地方。 (增强学生说的能力。) 五、作品展示 1、课后将这些作品展示于橱柜并引导学生欣赏和积极评价。 2、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大胆自主的发言,对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 (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当堂训练 课题20、你的家 我的家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 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 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观察,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色彩,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 难点:引导学生记忆,结合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或特征想象画出房屋,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熟悉自己居住的房屋形状及上学经过的街道以及其它场所的情况。 2、师准备学校、幼儿园、商店、加油站、医院、菜场等建筑物的照片各一张;学生家照片若干张;以学校为中心的地图一张:学校想象画一张。 3、学生准备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剪刀等工具。 学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欣赏观察(导入) 1、 出示以学校为中心的地图,让学生看看这是哪?你从哪观察出这是学校的? 2、 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建筑物的照片(幼儿园、商店、加油站、医院、学生家、菜场等)分别说说它们的形状、特征;学生的家有学生自己介绍。 3、 从学校出发让学生逐一把照片贴在地图上。(认识方位,初步学会看地图) 二、导入 1、这是我们现在的地图,二十年后学校发生了变化……出示学校想象画。说说这样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2、十年后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 揭题:你的家 我的家 三、自主表现 解决问题: 1、你想给自己的家设计一个怎样的外形?(屋顶、门窗、阳台等) 2、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装饰这个家? 3、想在家周围种上些什么植物? 作业要求:画出各自的家,并剪下来。看看谁的家最有特色,最漂亮。 四、学生创作,师巡回辅导 当堂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