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花团锦簇 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课题第12课、妙笔生花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板书设计 课题第十三课 大力神 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 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 2.出示课题:大力神。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活动二)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 (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四、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吊车,制作出真正的大力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