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计划 体现学讲精神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集体备课手册 —— 二下美术 2023年2月 前言 教学内容第1课 纸片插接课 时1 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纸片插接技巧,利用纸的特性设计不同的基本形进行纸片插接,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作品。 2.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和插接,研究纸片插接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3.增强创意与纸工制作能力,领会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纸片插接技巧,设计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立体造型作品。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进行纸片插接,插接的牢固程度及设计意图的表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作,剪刀,铅笔,各种卡纸等。 学生:剪刀,铅笔,各种卡纸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 同学们,今天是本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有几个动物朋友也想着跟大家见面呢!咦,它们打招呼的方式还真是特别?哦,原来它们在表演叠罗汉的杂技! 2.出示动物形小纸片 现在我们也让这个小纸片也来玩玩这个有趣的游戏。你有什么办法吗?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手工技法——纸片插接 二、观察感悟,探究技法 1.出示范作:动物叠罗汉 想一想,纸片是怎样插接在一起的?(可让一生拆开) 2.将小纸片分发到各小组,学生尝试插接纸片,边做边思考: (1)怎样才能让小纸片连接的更牢固?(插缝插接到底) (2)怎样让小纸片立起来?(纸的材质,底座的插接)3.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纸片插接的? (2)纸片插接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视频播放,小结制作方法: (1)选择较硬的纸张,构思设计; (2)剪出几个相同的基本形; (3)在每张纸片上剪一个口子,注意不能剪得太深; (4)设计一个底座(三角形、井字形、二字型,折线形、不规则等等); (5)插接,整形。 三、作品赏析,开拓思维 1.哈林雕塑作品《无题》 美国涂鸦艺术家的这件雕塑作品采用钢板涂色材料插接制成,独特的造型,简单的形象,鲜艳的色彩,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幽默、风趣、欢乐的味道。在我的眼中,这件作品的底座是一头沉浸在快乐之中的牛,你瞧,它正张开大嘴哈哈大笑着。牛背上有几个可爱的孩童剪影错落有致地插接在一起,从他们张开的胳膊和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姿态中,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在骑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快乐而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故事呢?这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雕塑故事的情境中。 2.城市雕塑 3.学生作品 (1)圆形纸片插接 (2)鱼形纸片插接 (3)蝴蝶形纸片插接 4.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创意 四、实践探究,创作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设计剪出不同的基本形,运用插接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立体造型。 2.给自己的作品取个有趣或好听的名字。 3.手工材料摆放有序,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五、作品展评 1.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六、小结拓展 1.用纸板做的生态家具,既环保又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2.请同学们课后运用纸板材料,动手动脑,点亮我们的生活,让身边的用品变得更有创意。 教学内容第2课 重重叠叠课 时1 教学目标1.观察自然与生活中重叠的现象,了解重叠产生的遮挡现象和透叠现象。 2.运用一种或几种形状的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 3.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 教学重点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表现重叠时的遮挡效果和透叠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彩纸、剪刀、固体胶、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视频赏析,导入新课 1.欣赏自然风光,初步感受重叠美感 春天来了,让我们随着绽放的花儿去感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吧! 花儿:满山遍野,重重叠叠,竞相开放。 2.摄影作品中的重叠之美 大自然和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重叠之美。 (远山,荷叶,建筑,人群等) 3.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表现重重叠叠的画面。 二、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1.提问:什么是重叠?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2.你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重叠现象吗? 3.请对比这两张重叠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重叠会让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遮挡:后面的物体被前面的挡住不画,这样能很好的表现前后关系。 遮挡的画面效果:表现里外,表现茂密,表现层次。 透明:把前后两个或多个物体重叠的部分画出来,分不清谁在前谁在后,就能很好的表现透明的感觉。 4.表现重叠的方法(p3) 方法一:绘画,可以先画出透明的样子后涂色,在涂色的时候可以透明也可以相互遮挡。 方法二:用重叠的形状互相遮挡,进行拼贴。 5.视频示范重叠的表现方式 注意相邻的形状在色彩搭配上色块颜色要相差大些,才能使前后重叠对比更明显。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画出或拼贴出有重叠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展评 你的作品名字叫什么?你是怎样搭配色彩的?在你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五、小结拓展 重叠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会重叠的表现方式会让你的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 教学内容第3课 点、线、面课 时1 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感受点、线、面的美。 2.利用画或者拼贴进行点、线、面的排列,创作一幅作品。 3.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并能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表现它们的组合变化。 教学难点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绘画游戏,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点、线、面效果。 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色的雨吗? 点:滴答,滴答,下雨了!(滴颜料) 线:(竖起纸来),低落在窗玻璃上,留下线的痕迹。 面:雨下大了,地面积起了水汪。 2.出示课题 生活中,点线面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吧! 二、探究体验 1.找一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2.摄影作品赏析,感受点线面在作品形成的视觉美感。 (1)停在电线上的麻雀: 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是我们熟悉的点和线的结合,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点组合在一起,看起来真有趣。 (2)斜拉桥: 斜拉桥有我们熟悉的平行线,由长线到短线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大桥由近向远延伸。 (3)罗平梯田: 云南的罗平梯田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它展示给我们随意流畅的曲线,时而重叠,时而平行,纵横交错;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它们时聚时散,为我们勾勒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小练习,认识点线面 请同学画画自己认识的点、线、面 点:你画的点像什么?画面中你的点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它变成线吗?(点连接起来就是线,把它放大了就是面。) 线:有曲有直。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 面:包括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 4.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红色椭圆》这幅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色、黄色等颜色。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在静静的大海上,渐渐靠近我们的船只打破了大海的沉寂,因为人类的到来,海面变得热闹起来,翻卷的浪花,收获的船只,金黄色的甲板,上空盘旋正在寻找休息桅杆的海鸟。太阳在天空静静地俯视着海面上的一切。在画家的笔下一切造型都变得抽象了,或点或线,点是静止的,线是运动的,点、线、面在画家的笔下叠加组合起来,变得富有创意,带给我们无限的联想。 5.学生作品欣赏 (1)风景:小作者用层叠的鲜艳色块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风景,近处的折线表现出正在生长的草丛,橙、黄相间的色块表现出野花盛开的山坡,绿色的点表现出远处山上的小树。作品中不同的点、线与色块的结合,使画面充实丰富,富有节奏变化,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 (2)屋子一角:屋子的一角是小主人的乐园,小主人的玩具火车、轨道、积木等玩具是画面表现的主体,有序排列的点、线、色块构成简练的造型,由大到小排列组合,给人一种旋转运动的感觉。 (3)奇怪的脸:小作者用拼贴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头扎小辫儿的孩子的形象,整个画面主体人物突出,夸张概括的人物造型,叠加组合的拼贴方法,使画面生动有趣。仔细看看这些拼贴材料竟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邮票和画报。 (4)游乐园:几何块面、各种线条,好像是鸟瞰的游乐园。 (5)流星:扣子、羽毛、豆子、彩色的瓦楞纸条、折叠好的星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表现的材料。画面用羽毛来表现从天空划过的流星,用折叠好的星星来丰富画面,平面与立体的组合使画面别有一种情趣。好有创意的作品啊,我们也不妨从生活中找一些材料来试试吧! 小结:点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自由组合创作一幅作品。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四、作业展评 五、小结拓展 综合材料,创作点线面作品。 教学内容第4课 漂亮的包装纸课 时1 教学目标1.观察、分析包装纸图案表现方法和特点,感受其规律美和色彩搭配的和谐美。 2.了解、学习包装纸的设计制作方法,利用绘画、粘贴、拓印等方法创造包装纸。 3.用你设计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意。 教学重点了解包装纸设计的排列规律和色彩搭配,创造出漂亮的包装纸。 教学难点包装纸设计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制作材料、包装纸、示范作品、图片等 学生: 彩色笔、剪刀、胶水,准备一些用来绘画、拼贴、剪贴、拓印等材料.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给亲朋好友送过礼物吗? 2.你有没有精心的打扮一下小礼物呢? 3.出示课题 我们可以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包装纸,这是商店里买来的,今天我们自己也来试着设计漂亮的包装纸。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赏析各种包装纸 (1)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包装纸?上面的图案是什么造型?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简单的小图形来? (2)讨论交流 你喜欢的包装纸上小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用简单的图案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变成一张美丽的包装纸。 2.分析包装纸表现方式方法 (1)这些美丽的小花纹有哪些常见的排列规律? 有规律:横排,竖排,斜排,旋转等。 无规律:大小,排列随意。 (2)图案的组合 这是一个单独纹样图案,每片花瓣外形(桃心状)、大小、色彩完全一致,按照花朵的生长规律,成放射状排列。 图案表现方法一: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把它放大、缩小后,进行四周无规律的重复排列,形成分散状态排列格局,给人一种活泼而又和谐统一的美感。 图案表现方法二: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等距排列,产生富有秩序的美感。 小结:图案可以大也可以小,可以只有一种,也可以有两种或多种,最重要的是摆放漂亮。 3.图案组合、排列作品赏析P6 这张包装纸上的图案是用玫瑰红的花和蓝色的叶子这两种基本图形,按纵向(上下)进行排列延伸,重复循环而形成的。 这张包装纸上的图案应用了绿色的叶、粉色的花和紫色的脚印这三种基本纹样。花和叶进行斜式排列,用动物脚印穿插组合在空白处,进行循环排列产生连续纹样。 这张包装纸上的图案是用剪贴的方法制成的。先剪出若干大小相近的红、黄、蓝三色三角形,再蓝红、红黄组合后进行横向重复循环排列,形成连续纹样。无论从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有节奏、秩序的美感。 4.图案设计制作方法示范 绘制,拼贴,印制。 5.学生作品欣赏 你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漂亮的包装纸? 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制作方法,按不同的规律,可以创作符合自己心意的包装纸。 三、实践创作,教师辅导 选择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出一张漂亮的包装纸。 四、作业展评 我选择了( )颜色,( )花纹,( )方法来设计包装纸。我是这样排列花纹的( ) 五、小结拓展 给小礼物穿上漂亮的包装纸。 教学内容第5课 五味瓶课 时1 教学目标1.感受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不同,想象并描述五味给我们的感觉。 2.想象味道与颜色及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的联系,用适合的颜色与画面表现五味。 3.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感受并描述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不同, 教学难点想象用颜色及点线面等绘画元素表现五味。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五味瓶,绘画工具等 学生: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游戏导入新课 1.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 (出示装有“酸、甜、苦、辣、咸”五味的瓶子。) 请一生来闻一闻,尝一尝瓶子内的味道。其他同学可先猜猜看,瓶子内相对的味道。 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2.出示课题 生活中最常见的味道“酸、甜、苦、辣、咸”,每当我们尝到一种味道,这种感觉就会由内而外的流露出来。 二、感悟体验 1.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带给我们的感受 (1)说说食物的味道,把你的感受用表情表现出来。 (2)对照色相轮,小组讨论,说说色彩与味道的联想。 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等。 2.五味与点、线、面、形的表现 (1)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和画面表现不同味道。 (2)作品欣赏,感受色彩及点线面对味道的表现。 《五味瓶》画面以黄色做底,明快悦目,又暗含甜美。桌子上的五味瓶色彩、造型各异,表现了不同的味道。 《柠檬》青绿色从画面中心向四周渐渐散去,酸涩褪尽取而代之的是丝丝甜蜜,其中还不时夹杂着各种水果的味道,使人久久不能忘却。发散的色、跃动的点、游离的线,将抽象的味道变得可摸可触,可见小作者对色彩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 3.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你想表现什么味道?你打算用哪些颜色和画面来表现? 小结:画面中表现一种单独的味道,也可以多种味道组合。 三、创作体验 作业:用你认为合适的点、线、面及颜色画出五味的感觉。 要求:构图饱满,大胆想象。 辅导要点:色彩的协调、画面与味道的吻合。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同伴评价。 2.他表现的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五、拓展与小结 其实,“酸、甜、苦、辣、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生就像一只五味瓶,只有都尝过这些味道,才会充满精彩! 教学内容第6课 得奖了课 时1 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奖杯,了解奖杯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2.巧用合适媒材,设计制作造型独特的奖杯。 3.体验制作奖杯的乐趣,了解奖杯蕴含着奖励进步和荣誉的意义。 教学重点奖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巧用媒材制作独特的奖杯。 教学准备教师:奖杯小制作、课件等。 学生:收集合适的媒材、剪刀、双面胶、彩色水笔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感受成功 (1)奥运会颁奖仪式等。 这是什么场景?手中都拿着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气) 2.引出课题 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 二、探究体验 1.欣赏奖杯,初步感知 (1)这些奖杯分别代表什么项目的比赛? 奥斯卡金像奖奖杯、奥林匹克杯等。 (2)这些奖杯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奖杯由杯身、杯座组成,座上有文字说明。 不同点:形状、材质、颜色、图案等。 (3)可以用哪些基本形概括奖杯? 实物体:人物、动物、花卉等。 几何体:圆柱体,球体等。 不规则自由体。 2.自学教材,了解制作方法 3.教师出示自制奖杯 分析材料、步骤及设计制作巧妙之处。 4.组内讨论制作方法 你们带了什么材料,你打算怎样制作,什么做杯身和基座,怎样组合,怎样装饰? 5.操作实践、内化技能 作业:为学校运动会或其它活动设计制作奖杯。 要求:巧用媒材;制作精美,造型独特,安全操作。 三、作品展评 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造型奖。 四、拓展小结 除了奖杯代表进步和荣誉,还有哪些可以表示奖励和荣誉呢? 搜集合适的纸、布等媒材,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奖状、锦旗等。 教学内容第7课 美丽孔雀课 时1 教学目标1.欣赏孔雀的形态特征,感受孔雀的造型美、色彩美、花纹美。 2.运用各种技法,巧用媒材制作造型优美的孔雀。 3.在创作中感受美,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制作立体、半立体孔雀的方法。 教学难点巧用媒材制作形态优美的孔雀。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多种媒材制作而成立体及半立体的孔雀作品 学生:剪刀、双面胶、各种纸材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视频播放,导入新课 1.你知道谁是“白鸟之王”吗? 2.视频欣赏:孔雀的各种姿态 你觉得孔雀什么时候最美? 3.揭示课题 开屏的孔雀最美丽,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双手把美丽的孔雀表现出来。 二、感悟体验,技法探究 1.图片欣赏形态各异的孔雀,进一步了解孔雀的种类、生活习性等。 (孔雀开屏时的整体图片,区别雄孔雀、雌孔雀 ,羽冠的图片,羽毛的图片,二三只孔雀开屏跳舞等) (1)说一说,孔雀的体型特征,包括形态、色彩、花纹。 (2)听儿歌,教师引导学生画基本形 “小圆椭圆两线连,再画一个大半圆。两条直线身下画,两个人字并肩走。” (3)孔雀绘画作品欣赏 2.制作方法 (1)自学课本,了解孔雀制作方法 方法一:利用彩纸粘贴制作半立体的孔雀。 方法二:利用折叠方法制作立体的孔雀。 思考:运用了哪些技能表现的?什么部位制作起来最难?(2)视频示范制作方法 请仔细学习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欣赏各种孔雀手工作品 3.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你准备怎样制作?用什么材料和方法表现孔雀? 三、创作体验 作业:巧用合适的纸材,制作形态优美的孔雀 要求:巧用纸材,制作精美,安全操作,保持卫生。 四、作业展评 说一说自己的创意。 评一评谁的孔雀最美丽。 五、拓展小结 综合材料表现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造型,小组合作搭建“孔雀乐园”。 教学内容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课 时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感知其形状、色彩和纹理的美感。 2.学习用写生的方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上小“血管”的美。 3.养成细致观察、耐心作画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树叶的美,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叶子的形状、叶脉和纹理。 教学难点叶脉的细节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物叶子若干、范画 学生:实物叶子,水彩笔、记号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大家都知道了人身上有粗细不同的血管,有意思的是,叶子也有“血管”, 叶子上的“血管”是什么呢? 2.揭示课题:《叶子上的小“血管”》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了解叶子组成结构:叶柄、叶脉、叶肉、叶缘 叶脉的作用:是给植物输送营养的。 2.教师出示叶子,共同观察 (1)猜一猜,老师拿的是什么叶子。 (2)说一说,它的形状和颜色。 (3)摸一摸,有何触感。 3.小组内欣赏叶子,观察交流 你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形状:每片叶子的形状都不相同。(圆形、椭圆形、心形等) (2)颜色:中央到四周色彩丰富。 (3)质感:正面光滑,反面粗糙。叶子的背面有可以呼吸的气孔。 (4)肌理:叶脉的纹理有什么特点?(多、密、长、短、粗、细、分叉、交叉) (有主脉、支脉、次支脉。粗细变化的线状叶脉布满了整片叶子,其中主叶脉粗,两边的越来越细,伸向叶缘。) 4.线条表现叶脉的生长规律 (1)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粗叶脉和细叶脉怎样表现呢?(适时学生、教师示范) 步骤:先画主叶脉,再画出叶子的外轮廓。再画从主叶脉两旁长出的支叶脉。 粗叶脉:双线勾画,描边加粗。 细叶脉:从主脉向叶尖、叶边的方向生长,并越来越细。(强调画到叶边,叶尖。叶脉的转折细节仔细刻画。) (2)学生线描作品欣赏 小结:老师经常说有的同学画面太空,缺少细节,什么是细节,把这些纤细的支脉用点线画出来,这片叶子就有了细节了,强调细节产生美,使画面更生动,富有节奏感。 三、实践创作 试一试:选择粗细变化的点、线画一片树叶,表现叶脉细致的纹理,体会叶脉的天然美感。 四、展示评价 你喜欢谁的作品?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形状、线条的细致刻画等方面) 五、拓展小结 1.尝试制作叶脉书签。 2.对于收集来的叶片,你准备怎样处理? 教后记 教学内容第9课 漂亮的花边课 时1 教学目标1.了解花边装饰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制作花边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能用剪纸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3.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花边图案的特点,用剪纸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花边。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花边作品,彩色长纸条数根,剪刀、胶水等。 学生:剪刀、固体胶、彩色长纸条数根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设问导入新课 1.你知道什么是花边吗?你在哪见过? 2.出示剪纸花边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用剪纸的方法制作漂亮的花边 二、观察感悟,技法探究 1.寻找生活中的花边,感受花边的装饰作用 (1)图片欣赏生活中的花边 ①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花边来装点生活。 ②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 ③花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花边啊?(花边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师小结:花边真正是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花边的装饰,使很多东西都变得漂亮、精致。花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情趣,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探究花边特点及组成规律 (1)剪纸花边作品欣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个图形向左右两边重复延伸,就形成了花边。也可以是向上下两边重复。 (2)花边的基本形 植物、动物、卡通等 (3)花边的制作方法(视频) ①折:将一根彩色长纸条反复多次对折,注意折叠整齐 ②画:画出基本纹样,注意折线上要留出连接点。 ③剪:剪去多余部分,注意灵活转动彩纸,安全操作剪刀。 三、实践体验 设计创作漂亮的花边,并以小组为单位装饰在瓶子上。 四、作业展评 展示各小组作品,请小作者讲解创作思路,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同学评议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五、拓展小结 1.把剪好的花边装饰在瓶瓶罐罐上,进行美化。 2.可以利用剪下的废料进行加工做成镂空的花边。 教学内容第10课 脚印的联想课 时1 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几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对脚印进行联想,将动物的脚印变成新的形象。 3.运用添画的方法,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动物脚印的特点,并对脚印进行联想,创作一幅想象画。 教学难点动物脚印的联想与巧妙组合。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绘画作品,课件,范画。 学生:课前观察、搜集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脚印,彩笔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故事导入新课 1. 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步画!” 2.揭示课题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观察了解 小组内展示交流搜集的各种动物脚印,说说脚印的造型特征。投影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说说理由。 2.找主人,认识脚印 课件播放各种脚印及其脚印,找找相对应的动物及其脚印。说说自己喜欢的脚印像什么? 3.奇思妙想 (1)出示了犬的脚印,师生合作巧设计 观察它的形状,你想到了什么事物?如果改变脚印的大小、方向,再添画几笔,会变成什么有趣的形象? (2)出示各种脚印 你对哪个脚印最感兴趣,它像什么? 改变它的角度,你又想到什么? 如果将不同脚印组合起来,你能设计出什么造型? 4.范画欣赏,引导方法 (1)添画:对各种单个脚印进行添画,组成画面。 (2)组合:将多个脚印组合成另一个新形象。 三、实践创作 作业:小组合作,用绘画的形式,轮流添画,将脚印进行巧妙联想,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要求:造型奇特,构图饱满。 四、作品展评 你自己用了几种动物的脚印?组成了什么? 五、拓展小结 1.除了画,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创作脚印造型。 2.欣赏脚印在生活中的运用。 3.欣赏其他小朋友的手印画。 教学内容第11课 蔬果变变变课 时1 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当地各种蔬果变化多样的形态、丰富多彩的颜色,感受新鲜蔬果独特自然的美感。 2.利用蔬果色彩和造型,运用切割、拼摆、插接等方法,遵循夸张表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创作蔬果造型的乐趣,发展塑造能力及想象力,激发自身善于发现美、并在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和激情。 教学重点体会蔬果造型的美感和质感。学会用切割、拼摆、插接等基本技法创作出简单的蔬果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用蔬果创作出造型简单而有创意、富有想象力的立体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各种蔬果,牙签,小刀、剪刀等。 学生:各种蔬果,牙签,小刀、剪刀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出示香蕉,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剥开香蕉皮。剥皮时将皮剥至六至八瓣(注意每瓣的根部必须相连),然后将根部朝上摊开,放置在桌面上。 2.用勾线笔在香蕉皮根部竖起的部分添加眼睛和嘴巴,一只“八爪章鱼”出现在桌面上。 3.只要开动脑筋,蔬果也能变得与众不同。今天学习蔬果大变身! 二、观察探究 1.卡尔华纳蔬果系列作品赏析 作品构图饱满,疏密有致,让人欣赏后会有一种欣喜若狂,垂涎欲滴,梦幻般的感觉。 2.蔬果造型赏析 说一说各种蔬果的名称、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3.自学教材,小组交流,了解制作方法 第一步:设计形象。做一叶承载着游客在湖里荡漾的小游船。(联想) 第二步: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材料:苦瓜、白萝卜、小西红柿、金桔、一片大叶子。 工具:小刀、牙签、小勺。 第三步:动手制作 (1)大块分割。 把苦瓜进行切割,在三分之二处从上往下切,切至一半时停下,再从头(长的那部分)横向的二分之一处切,切到刚才的刀口处,把上面的小块取下,准备作为小船的蓬,下面的一半用小勺挖瓤成槽作为船舱。 把白萝卜沿横截面切割为约1厘米的小圆片,再从中间下刀切成半圆形准备作水波纹。 (2)整体插接。 把牙签从中间截断(6根左右)。 取金桔作游客的身体,然后用牙签尖的一头从金桔的顶部插入,外面留1厘米左右,再把小西红柿插在露出的部分上,作为游客的头,这样游客就做好了,用同样的方法再做4位游客。 取4根较长的牙签分别插在割下的那一块苦瓜的四个角上,然后再把牙签的另一端插在船舱的两边,最后用大叶子当作船帆插在小游船的最前面,这样小游船就做好了。 (3)拼摆成型。 把做好的游客依次放在船舱内,再把切好的半圆形白萝卜摆在小游船的周围,摆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水波纹的造型进行拼摆。 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就完成了。 小结:方法:切割、插接、切挖、拼摆组合 4.巧妙联想。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对蔬果的形状、色彩、质地等特点进行分析。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可以做什么?还需去掉哪些?补上哪些? 5.欣赏蔬果作品赏析 讨论:你最喜欢哪件蔬果造型?它是用哪种蔬果制作的?制作时是如何使用切割和插接方法的? 三.创造表现 1.选择自己喜欢的蔬果,展开联想,并与同学讨论一下,适合做什么造型。怎么做最具特色? 2.按照“联想—切割—插接”的方法做出你心目中的形象。 3.蔬果造型时要尽量少剪、少削,保持蔬果的自然形态。 4.注意正确安全使用工具,保持教室卫生。 四、作品展评 评一评,比一比: 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想象力?谁的作品将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并说出理由。 五、拓展小结 1.鼓励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蔬果造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宴会设计制作一个蔬果拼盘等。 2.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课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教学内容第12课 小鸟的家课 时1 教学目标1.根据材料的特性、鸟窝的造型特点,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有创意的鸟窝。 2.用彩泥做几只小鸟与鸟窝搭配。 3.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用彩泥、树枝、卡纸、甘草等物品做材料,通过揉、搓、捏、拼、折、剪、贴等方法制作成小鸟和鸟窝。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独特而美观的鸟窝和小鸟。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提前制作好几种小鸟和鸟窝。 学生:彩泥、树枝、树叶、卡纸、羽毛、干草、剪刀、胶水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图片展示各种小鸟和鸟窝。 教师播放小鸟叫声的音乐,戴上小鸟头饰扮演小鸟,带领同学们去观看自己和同伴的家。 2.导入课题《小鸟的家》。 二、赏析评述,讲授新知 1.看书欣赏各种小鸟和鸟窝的图片 看一看,说一说鸟窝有什么特点。(形状,材质,结构等)小结: (1)鸟窝基本上呈一个杯状构造,将鸟窝拢为一个整体。 (2)小鸟一般将窝搭在树枝上、草丛边、房檐底下等等。 (3)小燕子衔泥造窝,大部分鸟类采用树枝、甘草、羽毛等材料造窝。 2.展示2023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图片 以鸟巢的外形而设计的,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3.出示漫画,渗透环保教育 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思考:“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 (重建美丽的家园。) 4.提问: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设,采用彩泥或者卡纸制作小鸟,树枝或者树叶等等材料制作鸟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小鸟和鸟窝的外形,设计基本图形,突出概括、简洁特点。 5.视频示范,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制作鸟窝的过程。 6.学生、教师范作欣赏 鸟窝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 三、实践操作 作业:运用彩泥、卡纸、碎纸条或草等手头拥有的材料,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鸟窝和小鸟的制作。 要求:巧用材料,大胆创作,制作精美独特;注意工具使用正确安全,垃圾装进袋子里。 四、作业展评 分小组展示作品。对作品的选材、制作方法、创意以及学习态度进行介绍。 五、拓展小结 1.将所做的鸟窝投放大自然。 2.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 教学内容第13课 动物的故事课 时1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连环画”知识,学习如何绘制出连环画。 2.运用简单的连环画形式较完整的把动物故事表现出来。 3.通过对各种动物故事收集、整理、绘制,学会关爱身边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用连环画的形式较完整的把动物故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能用连环画的形式生动体现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绘画纸、彩色水笔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动物明星欣赏:《喜洋洋与灰太狼》《狮子王》《熊出没》等。 2.揭示课题 《动物的故事》 二、欣赏感悟,探究技法 1.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能简单说说它的故事吗? 2.连环画作品赏析:《小马过河》 (1)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认真观察画面,你有何发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后,更要亲自去体验。故事中的这句话“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是小马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2)简介连环画: 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连环画的构成要素:故事的主人公、场景、文字(说明和对白)。 3.故事画作品欣赏 让我们继续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吧! 《小鸡生病了》作品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鸡妈妈给小鸡找大夫治病的故事。画面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小作者对小鸡生病后鸡妈妈着急的表情的刻画,生动形象,夸张可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飞的蜗牛》作品采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表现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的美好愿望——飞翔梦。画面赋予简单的文字来说明小作者要表达的故事情节,文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图形表达的不足。作品中表现的蜗牛原来会飞并因飞行而取得了奖杯,它一直背着奖杯变得很骄傲,之后奖杯变成重重的蜗壳长在蜗牛的身上,从此,蜗牛再也飞不起来了。 《小黑和小白》作品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小黑与小白之间发生的故事。小作者以简单的画面情节表现出像是《寒号鸟》寓言故事的延伸,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拖拖拉拉,要把握当下。 4.进一步学习连环画的表现方法: 人物形象特征是相同的,随着情节发展场景而不同,辅以文字说明和人物对白。 三、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构思故事情节,解决创作的主要问题。 1.提示:可以小组合作创作或独立创作一组连环画。 2.小组探究问题: (1)你们小组以什么形式表现动物故事的连环画? (2)动物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主要情节。 (3)每个同学负责绘制哪个情节的画面? 3.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构思,落实小组分工合作。 4.动物形象提示:课件出示几组动物形象图片,给学生创作提供可借鉴的造型依据,创作时循环播放。 四、实践体验 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创作的形式,用一幅或一组图画表现一个动物的故事,看哪组的故事最生动最有趣。 在绘画时要注意动物和场景的变化。画面整洁,内容要清晰丰富。 五、展示与评价 六、小结拓展: 老师将大家的作业装订成册,做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本手绘动物故事书。转赠给我们班级。 教后记 教学内容第14课 友谊卡课 时1 教学目标1.学会用剪、贴、画等方法制作一张新颖的友谊卡。 2.学习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3.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友谊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各种卡片、范作、剪刀、胶水等。 学生:各种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笔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出示贺卡,导入新课 1.老师收到一份小礼物,你们看,是什么? 2.你送过或收到过同学、好朋友的卡片没有?传递卡片有什么意义呢? 3.揭示课题 友谊卡传递着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是感情的使者,也是团结的象征。让我们快快动手动脑,为自己的同学制作友谊卡。 二、观察感悟,探究技法 1.各小组赏析卡片实物,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1)卡片有哪些种类? (生日贺卡、新年贺卡、尊师卡、圣诞卡、祝贺卡、节日卡、友谊卡等) (2)卡片的设计形式: (单页式、折叠式、开门式、抽动式 ;平面式、立体式 ;横式、竖式;几何形、实物形、不规则形等) (3)装饰方法 绘画、剪贴、粘贴、剪切等。 (4)制作材料 色卡纸、瓦楞纸、包装纸、丝带等。 2.自学课本,了解制作方法 折叠镂空式: (1)对折卡纸,呈竖式卡片; (2)封面对折剪出心形,成镂空状; (3)用瓦楞纸剪出较“小窗”大些的心形,粘贴内页; (4)图形、文字装饰,注意预留写祝词的空白处。 3.视频演示其它卡片制作过程 小结:友谊卡的形式,造型、装饰,材料运用各种各样,制作之前要先确定赠送对象,有个巧妙构思、创意设计,再进行认真制作。 三、设计制作、实践体验 作业:为好朋友设计制作一张友谊卡。 要求: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安全使用刀具、保持教室卫生。 四、作品展评: 评出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 友谊卡写寄语赠送给好朋友。 五、小结拓展 祝愿所有小朋友和好朋友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内容第15课 家乡变了样课 时1 教学目标1.能够用绘画或拼贴等方式表现家乡的变化。 2.掌握绘画、拼贴的基本方法步骤。 3.了解家乡发展历史,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绘画或拼贴等方式表现家乡的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家乡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收集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图片。 学生:水彩笔、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出示照片,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地方是哪里吗? 2.这儿呢?原来是我们家乡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照片。 3.你发现哪里有变化? 4.揭示课题 二、观察感受 1.图片感受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1)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并汇报调查结果 过去和现在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2)展示教师收集的家乡风貌 观察比较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活环境、交通运输、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 (3)夸一夸家乡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的家乡,你想说什么? 2.美术作品中的家乡 (从表现形式、内容、构图、色彩及情感表达上引导学生赏析) (1)看看画家笔下的家乡是什么样? 《荷塘清夏》:作品构图巧妙,近处的小山、亭子与远处的荷塘遥相呼应,点线面相互交融,表现出了夏季荷塘的美丽景色。 《浦江东望》画家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采用基本形组合的方式展现,使上海城市建筑样式更具现代感。 (2)学生作品赏析,了解绘制方法 方法一:图片剪贴添画方法 收集平日常见的建筑宣传单,将上面的漂亮建筑裁剪下来,根据大小、色彩、方向等特点在画面上合理构图粘贴后,用彩笔添加适当的景物丰富画面。 方法二:报纸撕贴方法 收集废旧报纸,构思好要创作的景物,在废旧报纸上用铅笔勾勒好外形,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一点一点地按外形撕下来,在深色底纸上构图摆放,添加其他景物装饰丰富画面,最后粘贴固定完成作品。 方法三:彩笔绘制方法 首先构思,可用铅笔在画纸上简单构图,然后用彩笔确定外形后上色装饰,注意色彩的搭配,可运用深与浅,冷与暖等对比,让画面充满美感。 方法四:签字笔绘制 首先构思,可用铅笔在画纸上简单构图,然后用签字笔确定并细致地刻画景物,在刻画时要注意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以及小块面的黑白对比,让画面形成线描装饰画的美感。 方法五:毛笔水墨绘制 可先利用水与墨进行墨色深浅练习,基本把握墨色变化后在宣纸上简单构图,运用中国画水墨技法在宣纸上进行创作,之后利用墨色的深浅与干湿的变化表现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方法六:水粉笔绘制 首先构思,可用铅笔在水粉画纸上简单构图,然后用水粉笔与水粉颜料在画纸上进行色彩的涂抹与勾勒,注意水量的把握以及色彩的搭配。 三、实践创作 1.小组讨论交流 家乡变化最大、最美的地方是哪? 你打算怎样表现? 2.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改造着自己的家乡,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自学寻找这些变化,用色彩、用线条,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画出她最新最美的图画。 3.指导要点: 指导学生在绘画构思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充分利用好收集的材料,使绘画的内容更完美。 当学生在进行材料筛选、排列摆放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创意,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绘画拼贴时注重构图,使画面表现更加完美协调。 四、作品展示评价 我画的是家乡( )的变化,我用了( )绘制方法。 五、小结拓展 1.小组合作,尝试创作家乡美景长卷,举办主题展。 2.播放家乡建设短片,师生共同展望家乡美好未来。 教学内容第16课 我的老师课 时1 教学目标1.用线条、色彩等绘画造型手法表现自己的老师。 2.通过平时的观察能抓住老师的特征。 3.通过绘画,增进对老师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在表现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大胆、自如的表现人物特征形象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学校教师的照片及肖像作品制作课件。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等工具材料。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课件出示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老师照片 你认识吗?他们是谁? 2.出示老师画像 画像中的人物是谁,你是从哪猜出来的? 3.揭示课题 《我的老师》 二、回忆交流 1. 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活动,和老师在一起,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啊?他们有什么特点呢?他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从脸型、头发、五官、身材这些角度去回忆。他的脸形是什么样子的?头发怎么样?五官又是什么样子的?) 2.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三、师生合作,共同示范。 1.我们来画这位老师。他长着一张什么样的脸?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师画脸型和发型) 脸上的五官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老师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五官) 我们可以把这位老师的头画大一些,就画一张头像。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呢?什么表情、动作》(师画动作) 老师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啊?(学生给老师的服装涂上颜色) 这位老师是教什么学科的呢?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呢?对,我们还得画上背景。 (引导学生添加能反映学科特点的背景。如美术老师可以加一些调色盘,体育老师可以在他胸前挂上哨子,音乐老师可以画上音符。) 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配合得还挺默契的,表现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 2.除了画头像,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构图? (头像、半身像、全身、组像等) 描绘人物可以选择头部、半身、全身进行表现。图中的头像,着重关注老师的发型、脸型,还有戴着的一副眼镜,很有趣地表现了老师的相貌(用基本型概括)。图中的半身像,加上了西服的装扮,老师微笑着手捧教科书,显得风趣可爱(重视线和面相结合)。图中的全身像,提炼了老师平时爱做的几个动作,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老师的性格特点(注意动作的夸张性、生动性)。 四、欣赏画家笔下的老师 《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画家刘文西选取了吴作人先生手拿书册平视前方的侧面坐姿,采用中国绘画的线描技法,线条处理富有轻重缓急和节奏韵律的美感。 《恩师徐悲鸿》在画家杨之光的笔下,徐悲鸿先生手握画笔,将这浓浓的情结、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融汇在这精绝的画笔之中。作品极具笔墨灵动之感。 五、学生作品欣赏 《我的美术老师》这是一幅线描形式表现的人像作品。小作者从半侧面表现人物,巧妙地在选取角度上抓住了老师爱抱臂的举止和神态。画中的老师眼望前方,略显威严和自信,背景的几幅小作品为画面增添了学科环境。从绘画技巧上,线条的疏密,节奏的运用更是得当,小作者用线条精细地描绘了头发的走向、服装的质感,烘托出老师的面部,是一张很优秀的人物线描作品。 六、创作表现 作业:画画自己喜欢的老师 要求:大胆构思,色彩美观,线条流畅,构图完整。 七、作业展评,发现优缺点。 1、展示学生作品。 2、点评。 猜猜他是哪位老师,你是怎么猜到的?肯定作品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看看作品上用了什么材料作画? 八、延伸与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的老师,课后我们可以在你的作品上写上几句祝福的话,送给老师,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教学内容第17课 会爬的玩具课 时1 教学目标1.了解会爬的玩具的玩具特点,创作一个会爬的玩具。 2.用折纸弹簧等方法进行会爬玩具的设计。 3.深化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习用纸弹簧设计制作一个会爬的玩具。 教学难点会爬的玩具设计制作有趣味、有创意。 教学准备教师:剪刀、彩色卡纸、废旧画报、胶水、彩色水笔等。 学生:剪刀、彩色卡纸、废旧画报、胶水、彩色水笔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视频播放,导入新课 1.播放爬行动物视频 森林里正举办爬行大赛,你们猜,谁会参加? 2.揭示课题 二、观察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会爬行的玩具(各小组发一个) 大家一起玩一玩,说一说,自己组得到的玩具是以什么形式爬的?你感觉它是运用了什么原理(或是像什么动物一样)爬的。 2.出示自制会爬的玩具 (1)小组合作研究 拆一拆,合一合,议一议: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各部分之间怎样组合粘贴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2)汇报研究结果 毛毛虫制作步骤: ①用绿色卡纸画剪出适当大小的叶片造型。 ②用学过的折纸弹簧的方法制作一条虫子。 ③将虫子的尾部固定在叶片的一端。 ④在叶子上方开一个与虫子身体宽度相同的小口。 ⑤制作纸条并将纸条与虫子的头部粘合。 ⑥将纸条穿过叶子上的小口,抽拉纸条,小虫子就可以爬动了。 你认为哪部分最难做? 3.视频示范毛毛虫制作过程 4.你打算怎样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说说你的思路。 5.会爬的玩具手工作品欣赏 三、实践操作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个会爬行的玩具,比一比谁的玩具爬的最好,做的最精美。 小建议:可尝试着改变叶子的形状、颜色或直接利用挂历纸表现叶子。试着在叶子上改变切口的方向或者改变操纵杆的形状来改变虫子爬的方式。 四、作品展示 展示作品,玩一玩,看虫子是否能流畅地爬动。 五、小结拓展 还可以怎样制作会爬的玩具? 教学内容第18课 电脑美术——复制翻转画花边课 时1 教学目标1.了解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图标功能。 2.运用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3.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教学准备教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课件。 学生:教材。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欣赏导入 1.欣赏花边电脑美术优秀作品 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相同的纹样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经常用到这些图案。 三、观察感悟 1.自学教材,了解绘制方法步骤图: 方法一: (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第二个花样用“翻转”工具水平翻转。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条花边。 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方法二: (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顺序排列成一条花边。 2.教师演示“复制、粘贴、翻转”操作要点。 3.欣赏学生作品 说说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 4.欣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想想看,这些图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现出来? 四、探究体验 作业:运用电脑中的复制和翻转功能画出漂亮的花边。 设计步骤: (1)画一个单独纹样。 (2)复制、粘贴单独纹样。 (3)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 五、作品展评 我设计的花边运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边装饰在( )地方。 六、拓展小结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桌布、手帕、窗帘图案。 七、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教学内容第19课 娃娃家课 时2 教学目标1.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提高审美表现力和合作意识,用娃娃家在同学间进行有趣的游戏。 教学重点打开学生思路和创造思路,能对纸材和废弃纸盒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动手设计和制作娃娃家,并大胆的进行游戏 教学难点制作新颖、美观,造型多样的娃娃家。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各种纸材、废弃纸盒、剪刀、彩色水笔、双面胶,示范作品等。 学生:各种纸材、废弃纸盒、剪刀、彩色水笔、双面胶等。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欣赏导入 1.播放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芭比娃娃”之家做客!一起浏览芭比娃娃的玩具屋吧! 2.出示课题 你喜欢芭比娃娃在童话世界里的家吗?你想不想也拥有一个娃娃家呢? 二、观察感悟 1.欣赏生活中有趣的家居图片 说一说:自己的最喜欢的,为什么? 小结:(巧妙的设计、独特的色彩搭配、精巧的装饰等) 2.分发范作、研究讨论 请各组同学玩一玩,看一看,娃娃的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具、电器,他们又分别是用什么制作的。 各组将发现、讨论的结果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牛奶盒子、牙膏、香皂盒子、甚至药盒、火柴盒,都能被改造成娃娃家和家里的家具、电器,而我们也可以利用学过的折纸、绘画、粘贴等形式对它们进行美化、装饰。 3.视频演示家具制作 床制作方法: (1)材料:准备大小不同、比例适当的两个纸盒,彩色手工纸若干张。 (2)方法: ①将稍大一些的纸盒当作床体,并将其中一头的盒盖部分打开。将打开的盒盖向上翘,当作床头部分,其余部分或藏于盒内或剪掉,床的主体部分完成。 ②将稍小一些的纸盒从中间裁剪成两份,分别置于床头两侧,这样床头柜也完成了。 ③剪大小适当的蓝色手工纸将床体部分覆盖,并将边缘剪出波浪形,与床体粘连,这样床单就完成了。再将床头向上翘起的部分也用蓝色手工纸覆盖,床头也装饰完成。 ④最后在床上放置用红色手工纸叠好的被子,这样一组家具就完成了。 4.学生作品欣赏 三、实践探究 1.讨论设计 根据自己组带来的材料讨论一下准备合作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家,里面的格局是怎样的,有哪些家具、装饰品。哪里需要用彩纸剪贴装饰,哪里需要用其他材料装饰。 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 2.分工制作 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娃娃家的家具,设计可爱的娃娃家。 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设计制作一至两件或两人合作一件家具,由一人设计家具的摆设。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3.拼摆组合 先整体拼摆、找出最佳布局,再固定作品。 4.一起游戏 各组给自己做的娃娃家取一个名字写在门牌上,欢迎其他组的同学来做客。 四、作品展评 每组选一人做解说,介绍本小组家居特色,其它小组成员互评、欣赏。 (1)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五、拓展小结 每人做一个玩偶或做一个头饰,再制作其他分角色表演娃娃家游戏,增进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内容第20课 五彩缤纷的生活课 时1 教学目标1.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油画、版画、年画、素描),初步感知美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2.观察与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3.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勇于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现在画幅中。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了解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美好童年。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问题卡、作品局部放大图。 学生:美术教材。 教学 过 程主备复备 一、听歌、谈话、导入 1.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进行联想。 2.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在讲述什么?你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觉得自己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教师随机引导。 3.如果你让别人分享这份快乐,你会用什么方式表现呢?许多艺术家也拿起画笔,表现了许多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来看看他们的大作。 4.板书课题:《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欣赏感受 1.打开教材观察 提问:你们能分辨出哪些作品是中国画家画的?哪些是古代的?哪些是近现代的作品?请同学们根据作品的国籍和时间来给这11幅作品分类,并说说你的理由。 2.分组欣赏、讨论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都有一张答题卡。 第一组:P38页 问题: (1)这三幅都是中国画吗?它们在造型和用色方面有何不同? (2)《杂技戏孩图》图中小朋友的神情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那么专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指导: (1)同样是中国画来表现天真浪漫的孩子,但是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画面给人完全不同的气息。 《宫中图》——线描熟练,有结构感。 《杂技戏孩图》——工细劲挺,明丽典雅。 《牧牛图》——线面结合,宁静古雅。 三幅作品人物刻画真实自然。 (2)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孩不觉被深深吸引住。反映出画家观察细致入微,表现力精湛有余。 小结:人物的动态、表情甚至衣着对突出画面的主题都很重要。 第二组:P39页 问题: (1)这两幅表现的都是儿童,哪一幅更有趣?为什么?请从人物的画法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原因。 (2)《儿童游戏中哪些项目是你熟悉的?玩法一样吗?有哪些游戏是你不熟悉的?看得出来他们的玩法吗? (3)请你和小伙伴一起来模仿不同游戏的动作,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游戏。(可以在全班游戏,加深体验,活跃气氛。)思考:画家为什么可以画出这么多的儿童游戏? 重点指导: (1)两幅画在构图、色彩、氛围及感受上进行比较。 《儿童游戏》——场面宏大、热闹、动作活泼、色彩绚丽、动感十足。 《蓝色沙发上的小女孩》—— 一人、安静、柔和统一、清晰自然。 (2)将这么多的儿童集合在一幅画上,正是勃鲁盖尔的巧思。乍一看会被一群纷闹活泼的孩子弄得眼花缭乱,但仔细静下心来却会看见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正在投入各种各样的游戏:滚木桶、翻筋斗、爬树、踢球、游泳、制作玩具、骑自制木马、跳背、抽陀螺、滚铁环、扔石头、扔石子、摔跤、老鹰捉小鸡……凡是能想到的都不难找到,因此有人啧啧称奇,赞扬这幅画是一本“儿童游戏的百科全书”。赏析这幅画作,可以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美好的记忆。也显示出画家细腻入微的刻画功力。(配合不同局部放大的画面和学生一起交流。) 第三组:P40页 问题: (1)这两幅画画的什么内容?里面有哪些人物?他们正在干什么? (2)《旅游出发和回来》的人物表情、神态、样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你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原因吗? (3)这两位画家的作画方法有什么不同?从形、色这两方面来说说。 重点指导: (1)出发:兴奋、开心、期待。 回来:疲惫不堪、百无聊赖。 情节对比,似曾相识的经历,亲切、愉悦。 (2)比较两幅画 《旅游出发和回来》——真实细腻、具象逼真。 《画画的克洛德弗朗、索瓦兹和帕洛玛》——线面结合、简洁夸张。 注重体察生活平凡小事。 三、欣赏提升、开扩思路 1.艺术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欣赏的这些作品同样是表现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但是画家们却运用了油画、中国画……各种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有玩体育游戏的、放牛的、画画的……虽然内容不同,却都很好地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多姿多彩的生活。这对大家今后画画有什么启发呢? 希望同学们在美术创作中,都能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2.看,这些同学将生活中最深刻、最有趣的情景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我们来欣赏学习,看看他们表现的什么内容?用的什么材料和方法? 我们欣赏了不同风格、表现童年生活的作品,想想,如果请你完成一幅这个主题的作品,你准备如何表现呢? 小结: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只要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生活、珍惜创造美好的时光,我们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 四、拓展延伸 由于时间关系,课本中P41页的作品还没有欣赏,同学们回家以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观赏,了解那个时候的小朋友都有哪些童年趣事?听听长辈们的介绍和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