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7课 灯与光 [教材]深圳罗湖外语学校美术室范文库老师的教案 《灯与光》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深圳罗湖外语学校美术室 范文库 灯与光 (一) 课时结构:2课时 (二) 教学目的: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7课 灯与光 1. 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 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与光。 3. 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三) 教学重点: 1. 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 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 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四) 教学难点: 1. 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 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 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五) 教学设计: 1. 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 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 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 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 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六)教学要求: 1) 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 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 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 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七)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 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 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 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 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 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 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 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 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九)教学评价: 1) 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 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 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与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 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十)课后小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 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 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