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欣赏评述) 第 1 课时 2023 年 8 月 27 日 |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
|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
|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 |
手段 |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
|
|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
|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
一、课前准备 | |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 |
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 |
二、课堂学习 | |
1、引导阶段 | |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 |
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 | |
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 | |
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 |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 | |
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 | |
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 | |
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 |
②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应尽可能 | |
择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 | |
法类似的中外美术作品。以引起对比。 | |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 |
《春如线》 吴冠中 | |
《荷 花》 任伯年 | |
③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比 | |
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起学生在 | |
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 |
④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并提问:选择 | |
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 |
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受或意图的?(学生讨论回答) | |
2、发展阶段 | |
①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 | |
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型 | |
式和造型特色。 | |
②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 | |
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 | |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 达.芬奇 | |
《自画像》 伦勃朗 | |
《宫娥》 委拉斯凯兹 | |
③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 | |
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比较 | |
欣赏画家名作:《持阳伞的女人》 莫奈 | |
《曼陀铃和吉他》 毕加索 | |
《静物》 塞尚 | |
④欣赏完作品教师提问: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 | |
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 |
3、收拾与整理 | |
三、课后拓展 | |
①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 | |
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突出色彩表现的方式创作《蒙娜丽莎》 | |
或以线条的方式描绘《持阳伞的女人》等 | |
②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 | |
的造型特征,如增加立体派作品中各部分的体积感或用现 | |
成的照片资料重新组合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