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第二单元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活动一 选材与构思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教材本单元设计主旨在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提炼、表现能力,而这一活动尤其能锻炼学生从选材构思到表现创作的综合能力。本课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主题性作品的选材和构思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能否加强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把握和表达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往容易忽视的。本课教学中,除了能使学生了解选材构思等一般性的创作方法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以使学生加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成为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了解搜集素材可以选择的途径。 教学重点 对绘画题材的选择和构思。 教学难点 构思中对典型场景中人物形象、情节的把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说明 | |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校园活动场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 1.我们如果要进行绘画创作,同学们知道要在哪些方面思考吗? 教师总结: ⑴设计思路的成型。 ⑵搜集创作素材。 ⑶确定构图、画面的主次安排。 ⑷设计小构图(包括色彩稿)。 ⑸正式开始创作。 ⑹整理画面并处理画面细节部分。 2.以一张创作作品《头场雪》为例,简要地了解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 3.在设计一件作品的思路时,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打开。从时段上来说可以分成:现代校园、未来的校园、白天的校园、夜晚的校园等;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成:各个学科的表现、课外小组的表现、午休时间的表现、课间的表现、体育课上的表现、运动会时的表现等;从状态上来说可以分成:学习、休息、运动、娱乐、生活等等。 4.创作素材的搜集是为创作储备题材来源的关键,从储备的资料中,我们还要从中选出最有典型意义和最富于变化、富于美感的形象,最后在精炼的题材中选择被画的对象。 5.如果我们要是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怎样获得? 教师总结“在平常的手段中,摄影和画速写的方式是运用得十分广泛的记录手段。摄影记录可以让素材十分真实而具体,速写记录则是由大量的主观情绪被记录在画纸上,比较容易突出作者主观的感受。” 6.运用照相机搜集的素材画面真实、细腻,细节充分,另外光影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同时在搜集素材的时候时间短,记录的资料多,收集素材的效率很高。在比较复杂的人物表情的捕捉上也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7.运用速写的方式来搜集素材,大量的主观情绪被记录在画纸上,虽然速写作画时间比较长(相对于相机而言),但是在写生的同时,作者已经把生活中的形象作了一次细致的调整和删减,比较容易突出作者主观的感受。 8.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构思,从生活中去选择适当的方式搜集相应的素材。 | 学生从以前的回忆中寻找在学校中很难忘的一些事情,同学间进行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对于一些不明白的东西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由教师解释。 学生看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摄影、摄像、画速写等方式来搜集素材。 学生分析:什么样的素材适合用摄影的方式收集,什么样的素材适合速写方式的收集。 | |
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路 教材本单元设计主旨在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提炼、表现能力,而这一活动尤其能锻炼学生从选材构思到表现创作的综合能力。本课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主题性作品的选材和构思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能否加强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把握和表达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往容易忽视的。本课教学中,除了能使学生了解选材构思等一般性的创作方法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以使学生加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成为重中之重。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了解搜集素材可以选择的途径。 教学重点 对绘画题材的选择和构思。 教学难点 构思中对典型场景中人物形象、情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教师简短总结前几节课的情况,提出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板书课题: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1.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表现校园生活的画家作品图片进行小组间交流,选出较好的进行演示并简单介绍其作者、名称等。 2.教师也将搜集到的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进行演示。 3.要求学生发表评论,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喜欢的原因。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我们喜欢这些作品是因为欣赏者观看以后心理上有认同感,有愉悦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心理共鸣。因为这些作品的题材就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表现的是最典型的场景。 5.教师讲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和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6.教师出示校园活动场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 7.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创作素材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有情趣、典型、感人的场景。 8.小组内选出代表谈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突出感受和表现意图。 9.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看其他同学的选材与构思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10.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构思,从生活中去选择适当的方式搜集相应的素材。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根据素材画一些小构图和色彩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