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 导入 讲新课 学生考察校园 知识学习与思考 学生实践 小结 |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具。 二、导入 出示很多家庭居室设计图和模型,并请学生谈自己的家居环境、谈自己家的温馨之处。因为这些小小的“家”融入了设计者和居住者很多的爱,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校也是我们的家,我们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学习、生活,这里有爱我们、教育我们、伴我们成长的老师,同时还有很多同学陪伴一起成长,所以,家无论大小,温馨就好,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装扮她,关注校园环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为我们的校园添光彩。 出示课题:我为校园添光彩 活动二 欣赏与评述 三、讲授新课 (一)体验感受 1.提出思考:同学们对我校有多少了解? 2.教师简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建校以来的校园建设的改变,号召学生爱校、建校。(出示校园环境的图片) 3.考察校园 提出思考题: (1)我们学校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2)不成功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哪些?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考察: 要求学生带书和本作记录,列出成功与需要改善的地方。 要求学生观察学校的校园户外的文化墙、宣传栏、公共设施(如:电话亭、信件箱、卫生间、自行车棚、洗手池、垃圾箱、室外的休闲区、路灯等)绿化、教学楼或房间室内环境的装饰等。 4.组织学生讨论 (二)学习环境设计知识 1.校园建设的新理念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什么是新时代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在校园设计中体现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绿色特点,突出校园设计的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利用图片、多媒体展示现代化校园的范例。 提出思考:我们的校园形象应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2.校园环境设计分类 教师安排小竞赛,比一比看谁想得多?以下几种设计分类均可采用这样的活动。 提出问题:校园文化宣传类都有哪些? 教师请学生写出来。 教师PPT出示相关图片 文化宣传类: 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系列标准色,体现学校理念的标准字体设计,用于规范统一设计:如学校标志、校训、校旗、学校吉祥物、校名章、校徽、校园雕塑、花坛、文化墙、橱窗、宣传栏、展板、宣传册、信封、信纸、听课本、会议记录本、手提袋等。 提出问题:校园公共设施类都有哪些? 公共设施类: 停车场(自行车、轿车)、 标志牌(设在校园内的路口、楼内的楼道口的指路牌、在草坪中和卫生间中提示节水、节点的警示牌、楼内和专业教室内提醒学生规范行为的警示牌等)、校园室外的休闲区的桌椅、垃圾箱、购物机、路灯、洗手池、饮水区、信报箱、电话亭等。 学科活动区域类 : 指建在校园室外,供师生开展各项学科活动和欣赏交流的场所。如:地理园、生物园、天文气象园、艺术园、外语角、科技角、安全角等。 3.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探究此课题。 每个小组选择以上一类主题设计。 教师提出要求:各组讨论我们在哪一方面为校园添光彩?展示设计的形式是什么?(手绘效果图、电脑绘图、电子小报、电子演示文稿、材料制作模型等) 四、学生实践 各组讨论、选题、写出文字的策划方案,学生合作完成。 五、展示、评价、小结 学生各组代表展示自己的策划方案作品,向全班学生说明创意,并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教师做本节课总结:鼓励学生观察细致,为学校出谋划策的热情,激励学生关心自己的校园环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校园添光彩。 | 1.发放或摆放学习用具 2.学生谈自己家居环境的温馨美好之处。 3.学生谈谈入校以来,对新的校园环境的感受。 4.学生带着问题考察校园的每一角落,仔细观察思考、记录、分析。 5.思考自己将对哪一问题进行研究与设计。 在纪录本上记录。 6.回到教室小组讨论:(1)校园环境建设成功的方面举例说明。 (2)存在问题的地方举例说明。 (3)自己认为可以为校园添光彩的方面。 (一班分为五至六大组、每2-3人1小组) 每组讨论并分工,各组代表说出要改造的范围和分配任务情况。 (阐明自己对校园环境、学校形象改造、设计方案或意见。) 讨论美化校园的设计理念:(体现因素) 如:人文理念、文化理念、绿色理念、科学理念等。 各组写出书面的改造方案。画出设计草图,为下一节课的设计与制作准备。 7.各小组撰写的策划书。 8.各组选出代表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 从学生身边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因素,使学生很快介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场考察每一细节,首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细致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存在与变化的敏锐的洞察力,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大胆提出改造的建议。认识到校园建设与学生有重要的联系。 学生通过对理想中美丽校园的设计与规划,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认识。 学生应用各学科的知识结合美术知识进行设计、制作,体会新理念,综合探索美术领域中的更深审美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