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二 讨论与研究 设计思路 本单元从有史料记载的画家及其作品入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沿着美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价值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本节课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宋元时期,深入欣赏这一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辉煌成就。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3.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 欣赏魏晋至宋元时期的绘画,了解我国美术不同时期的特点。学会分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说明 | 组织教学 | 调试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 | 准备学具 | | 课题导入 | 导言 中国绘画史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是华夏文明永久的标签。中国传统美术,追求一种象征意义和意境的表达,主张以形写神,以象表意;在造型上,以线为主要手段,讲究气韵生动。 |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讲述新课 | 问题设计: 中国古代第一批著名画家 ? 一、专业画家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播放课件:中国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 从“落墨为蝇”到“画龙点睛”。 |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请学生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了解传统美术最主要的审美评价标准。 | 《洛神赋图》是我们尚能见到的最早的画卷。以此来吸引学生对作品及画家的兴趣。 | 讨论分析 | 作品欣赏: 《洛神赋图》卷 《洛神赋图》卷摘写曹植《洛神赋》诗句,分段描画曹植与洛神在洛水上会面的情景。主题人物前后不断出现。景物连绵,人物多姿。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 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谢赫:气韵生动 二、中国绘画走向成熟:隋唐 人物画 重大发展 花鸟画 分科独立 鞍马画 倍受重视 播放课件并深入欣赏以下作品,了解隋唐绘画的特征。 1.《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2.《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至隋代 l3个不同帝王形象。 3.《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距今1200年。 4.《捣练图》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 这幅画中的妇女在做什么? | 讨论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 | 欣赏这幅作品时结合当时历史事件。 | | 三、中国绘画的百花齐放:五代宋元 技巧的成熟 创作的繁荣 中国画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欣赏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 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韩熙载家中的一场奢靡的宴会场景。 《清明上河图》 再现了12世纪我国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以全景式的构图,高超的线条技巧,详尽地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的繁荣景象。 《芙蓉锦鸡图》 《太白行吟图》 《泼墨仙人图》 《千里江山图》 | 讨论比较分析,尝试解释不同作品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 让学生注意看韩熙载的面部表情。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提示, 欣赏《芙蓉锦鸡图》时可以重点讲一下宋徽宗。由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宋代绘画的繁荣。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认识。 | | 四、门派林立的明清绘画 明清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在绘画领域出现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与个性强烈的画家,他们各领风骚。下节课将作详细分析。 | | | 课堂小结 | 回忆和归纳本课的各次欣赏和评述,总结自己对中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有什么认识和心得体会。 | 讨论古代的美术遗存,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 提醒学生课后查找近现代的优秀中国美术作品图像资料和有关美术史料,为下节课欣赏评述做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