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1.因地制宜的立体农业 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低缓的山坡发展经济林 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 低洼吃糖可以养鱼 2.荒漠化的特例: 江南丘陵(红壤)----红漠化 黄淮海 -----盐渍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3.森林生态环境效益 ①涵养水源 ②调节和改善气候 ③ 消除环境污染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美化环境 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①涵养水源 ②调节气候 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④降解污染 ⑤蓄洪防旱 5.西气东输的意义 对西部地区: ①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促进经济发展 ⑤减少薪柴的需求,缓解纸杯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 对东部地区: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 ②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提供就业就会 6.西电东送的意义 对西部地区: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对东部: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④减少环境污染 7.南水北调 东线:黄河以南不自流,以北自流,水质最差,工程量最小。 中线:自流但需开挖地段长,水质较好。 西线:水质最好,施工难度最大。 8.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9.绿洲在发展种植业农业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土地盐渍化。 10. 中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对外开放》,《耕地保护》,《科教兴国》。 11. 山西省环境治理措施: ①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 “三废”治理 12. 水能丰富原因 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②****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13. 加入世贸后,我国农产品受国际市场的冲击,简述我国今后该如何发展农业 ①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品质 ③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14.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地区:桂,黔,滇 15.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①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 ③ 市场广阔 ④ 交通便利 ⑤ 国家政策支持⑥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⑧机械化水平高。 16. 东北平原农业发展问题:土地盐渍化,热量不足(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多旱涝灾害,:冻害,复种指数低。 17. 能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等。 19、产业集聚: (1)专业化的工业集聚(有工序联系) ①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取得规模效益. (2)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成本 20、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⑵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各国将自身优势发挥,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工业,同一产品?将转移国和接收国联系起来) ⑶改变区域地理环境(由农村高度工业化地区,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减少国内就业机会;转移对象国: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21、产业转移区位优势(通常问转移对象国) 地理位置、地价便宜、丰富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政策优势、产业基础好…… 22、简述某地自然地理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回答 ⑴地形、⑵气候、⑶植被、⑷河流、⑸土壤 23、东部能源紧张,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⑴跨区域调配资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⑵积极发展核电:如建设秦山、大亚湾核电站;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4、我国主要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浙江海盐县)、田湾核电站(江苏连云港市)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 25、读三边坐标: 图略 原则:例读a轴数据,先找到a轴的0点,与0点相交的坐标轴为关联轴,所读数值为平行于关联轴c过a轴的点。检验:a+b+c=1不等于1者,答案一定错。 26、农业地域类型: ⑴种植业: ①季风水田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 ⑵畜牧业:③大牧场放牧业、④乳畜业 ⑶⑤混合农业 27、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 28、耕作方式: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29、土壤类型:黑土、水稻田、黄土、红壤…… 30、九大商品粮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②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③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 31、五大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 32、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②增加农业收入. ③减小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