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说出南、北美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2.理解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学生能够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加工、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感受自然的神奇,逐步学会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掌握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南、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公元2023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亚美利哥的脚步来去了解一下美洲的自然环境。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南北各异的地形 教师展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给学生3分钟熟悉,并尽可能多地识记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活动】 1.6人为一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卡片,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别上台将卡片贴在南、北美洲地形图中的相应位置,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适当协助进行提醒。 2.用棕色彩笔表示山地、黄色彩笔表示高原、绿色彩笔表示平原,小组合作绘制北美洲地形简图和南美洲地形简图。 3.小组讨论: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分布格局有什么特征? (学生进行讨论后,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总结】北美洲地形分布可以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整体而言平均海拔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南美洲的西部同样也是高大的山系——安第斯山脉,在安第斯山脉以东,主要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二、南北各异的气候 教师展示“美洲1月份气温平均分布”“美洲7月份气温平均分布”“美洲年降水量分布”,提问: 1.美洲1月份气温从北往南有何变化规律?7月份呢? 2.南、北美洲气温分布有什么差异? 3.南、北美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如何?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展示“美洲气候类型分布”,提问: 1.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其中又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相比较,北美洲缺少哪两种气候类型? 2.南美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两种气候类型?各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总结南、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师生总结】北美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相对狭小;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三、探究地形与气候的联系 【提问】 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 2.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能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3.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山脉对当地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生总结】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气候类型都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主要是因为大陆西部从北向南纵列分布了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对气候的分布产生了影响,导致山脉东西两侧气候类型差异较大;北美洲中部由于是平坦广阔的中央大平原,加上山脉多南北走向,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可以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无阻,甚至抵达墨西哥湾沿岸。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作业:收集美洲自然环境之最,并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参考答案】 (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2)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山地,东部是低山,中部是平原;(3)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2.简述本节课的重难点。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掌握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南、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