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课时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 ③沉积作用 ④侵蚀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称为内力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重力能等,称为外力作用。 2.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描述是() A.岩浆――→沉积作用沉积岩――→重熔再生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作用变质岩――→变质作用沉积岩 C.沉积岩――→重熔再生岩浆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D.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答案:D 解析:岩浆经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都可经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都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都可重熔再生成新的岩浆。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B 解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强,因此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搬运等。 4.下列地貌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①风蚀蘑菇②安第斯山脉③河口三角洲④东非大裂谷⑤冲积扇⑥海沟⑦岛弧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⑥⑦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均属外力作用。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作用所形成的,海沟和岛弧是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所形成的,均属内力作用。 5.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答案:D 解析: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垂直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这两种运动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洋怪石“女王头”。读图回答6~7题。 6.“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 7.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答案:6.C7.A 解析:第6题,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第7题,“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9.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答案:8.C9.C 解析:第8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第9题,页岩为沉积岩;图中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读“猫咪山图”,完成10~11题。 10.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能 C.岩浆活动 D.流水作用 11.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D.由变质作用形成 答案:10.B11.C 解析:第10题,猫咪山的形态是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第11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13.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答案:12.A13.D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第13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 二、综合题 14.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__ b.楼兰古城__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 答案:(1)a—Ab—Cc—Dd—Fe—Bf—E (2)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 (3)冰斗角峰“U”型谷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简述其理由。 答案:(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标注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岩石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岩。 (4)A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解析:由图可知,A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注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