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本节课是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这节内容是继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公转,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二、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复述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这节课采用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