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2023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二)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2023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