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不但多,而且细。所以我们不仅要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地理总结,还要努力应对好高中地理的考试。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篇一 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 如果是河海港要点明其河海兼备的区位优势(如果临河点明淡水资源充足); ②水域条件(航行和停泊条件):港阔水深,背风避浪,无冰期; ③陆域条件(即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平面布置。 (2)社会经济条件:①经济腹地广阔;②以城市为依托;③陆上交通便捷,利于货物的集散。 (3)解题注意: 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的凹岸;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商业中心区位选择: (1)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2)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篇二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人口规模过大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2)控制人口规模就是各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要转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要解决利用中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四大关系 ①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④ 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措施 ①政府干预 ②公共参与 ③强化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篇三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 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 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