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23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优学地理网。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对昼夜长短情况的影响 日期 |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 昼夜长短情况 | 日出时刻 | 北半球 | 南北球 | 北极圈内 | 南极圈内 | 春、秋分日 | 赤道 | 昼夜等长 | 6时 | 夏至日(北半球) | 北回归线 | 昼最长、夜最短 | 夜最长、昼最短 | 极昼 | 极夜 | 北北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 | 冬至日(北半球) | 南回归线 | 昼最短、夜最长 | 夜最短、昼最长 | 极夜 | 极昼 | 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 | 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 | 北半球(0°~23°26′N) | 昼长夜短 | 昼短夜长 | 极昼 | 极夜 | 北半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 | 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 |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 | 南半球(0°~23°26′S) | 昼短夜长 | 昼长夜短 | 极夜 | 极昼 | 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 | 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 |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见图1)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日期 |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移动轨迹 | 北半球 | 南半球 | 春分日至夏至日,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 | 向北移动 | 昼越来越长 | 昼越来越短 | 见图2 | 夏至日至冬至日 | 向南移动 | 昼越来越短 | 昼越来越长 | 见图3 |
3.结论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 (3)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 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 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2.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 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小时); 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小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三、应用 1.判断季节 (1)昼夜平分春、秋分日; (2)昼长夜短夏半年; (3)昼短夜长冬半年。 2.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时+昼长/2。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四、利用“对称法则”突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40°N昼长为13个小时,则40°S夜长为13个小时。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如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则5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5时。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五、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优学地理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