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和观念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知识要点,仔细阅读力争高分! 2023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知识要点(一) 1.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产生原因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2)按性质分(即将次生环境问题分类):生态破坏(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和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 5.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6.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2)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4)人类作用于环境;(5)环境的反馈作用。 7.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后工业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8.缓解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根本途径);(2)转变发展模式;(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9.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和观念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 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10.自然资源的分类 A.按照是否再生或恢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B.按照存在的空间分布:宇宙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 2023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知识要点(二) 1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 ⑥发展清洁生产 1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地区差异及对策 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 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 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 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13.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 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14.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 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15.我国近年来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16.土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在我国的分布 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 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17.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原因 现状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原因人口增长、总量不足、浪费严重、开采时间过长 18.能源分类 产生的方式: 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理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又称为化石能源,它们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还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电能是从其它形式的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焦炭、汽油、煤气、沼气等。 按形成和来源: 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热能、温泉, 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 按利用时间长短: 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 按性质: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19.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2)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3)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20.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 开源a.拓宽石油进口渠道;b.保障石油运输安全;c.加强资源勘探;d.开发寻找新能源; 节流e.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