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科考人员在对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野外植被调查时,在沙漠腹地发现了7处天然胡杨林。这个发现表明胡杨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沙漠边缘地带冲积河床周围,也在中部沙漠腹地有分布。 负责此次科考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近日公布了最新考察结果,科考发现的7处天然胡杨林中,有94株活胡杨、85株死胡杨。其中,腾格里沙漠腹地黑盐湖东北侧的胡杨林分布面积达4.8公顷,成林树龄最大120年,乌兰布和沙漠胡杨最大树龄达183年。 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位于中国中北部,包括内蒙古的北部和西北部及甘肃省的北部。 科考人员根据当地牧民提供的“梧桐”树名、“陶勒”地名等线索,通过GPS定位、地貌分析和地形图判读,经调查后发现,这些天然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和东缘、腾格里沙漠腹地和北缘、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丘间洼地等浅层地下水汇聚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表示,天然胡杨林的存在说明沙丘下面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阿拉善沙漠尤其季节性河流和古河道分布区域具有大面积的含水层。 “在现场我们发现了多丛胡杨幼苗,说明胡杨能自然更新。但由于受沙丘掩埋、地下水位下降和牲畜啃食等影响,有些胡杨有退化,生存状况不乐观。”王乃昂说。 科考人员还发现,由于沙漠地带胡杨林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建议当地应慎重开发地下水资源,采取如围栏封育、育苗造林等措施,挽救、恢复和发展胡杨林这一重要的物种资源。 胡杨林是亚洲大陆干旱区特有的一种荒漠河岸林。中国除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可见到少量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集中于新疆,而其中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过去认为胡杨主要分布于沙漠边缘地带的冲积河床周围,如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等。 科考人员表示,此次科考结果提供了天然胡杨林在中国中部沙漠腹地分布的确切证据,是中国沙漠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也填补了中国中部沙区天然胡杨植被分布的调查空白,对植物区系、植被地理、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与防沙造林等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