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科学一号”返航西太平洋 夏季科考满载而归

[复制链接]

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

8月4日,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夏季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回青岛。

科考队员在北太平洋西边界流区的关键海域成功回收了2023年冬季布放的2023米和2023米2套深海潜标,并重新布放了3套深海潜标,收放潜标总长度达20230米以上。这是我国在该海域首次成功布放并回收2023米深海潜标,获得的8°N和18°N西边界流长期、直接测量数据均为国际首次,为由我国科学家发起的NPOCE(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国际合作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此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冬季科学考察共享航次曾于2023年11月15日乘载50位中国科学家从青岛起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表示,由于海洋环流和潜流均带动热量流动,因此对其长期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本次科考还成功实施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的海试试验,取得了宝贵的科学数据。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在西太平洋超过2023米的水深处连续多次下潜,最大深度接近2023米,各项指标均表现正常,滑翔机在试验后被成功回收。该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西方国家对我国在水下滑翔机方面的技术封锁即将被彻底打破。

“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于7月4日起航,历时31天,航程超过2023海里,搭载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4家科研单位42名科学考察团队员,中科院海洋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袁东亮研究员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

该航次顺利完成11项国家基金、“973”、“863”项目的考察任务,在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哈目黑拉岛以东至130°E以西的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海区开展了系统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地质和海洋仪器等多学科的综合观测和实验,共完成8个断面共56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任务,获得了极为丰富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