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早上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现我的说课程序为(点击课件) 二、说课程序(主板说课课件) 1.教材分析(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课文分析、重点难点) 2.学情分析 3.学生活动设计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教学程序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一)背景分析 1.我把本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课时是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变化和季风环流的形成;第三课时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2.本课时的知识点在本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我们上节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成因与分布)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本课文分析 根据课文的内容、图象和一些活动,用三种假设条件分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三圈环流的形成: 第一个假设条件是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单圈环流;(北半球) 第二个是太阳直射赤道,地球表面均匀,地球是自转三圈环流形成;(北半球,南半球让学生完成) 低中高纬度的三圈环流形成。 第三个是地球表面均匀,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其在近地面的表现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内容抽象性较强,一些概念和原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难以联系、想象,许多问题学生难以感悟,这是第二章,也是本节教材的重要特征。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下沉,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在600处相遇时气流上升,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因锋面知识放下节的《天气系统》。 三、[学生活动设计] 1.用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来完成复习上节的内容.然后引入新课。 2.让学生完成课本P36的活动.动手画箭头懂得单圈环流(北半球) 3.让学生完成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说出全球有几个气压带和风带? 4.用课件上的课堂练习提问学生,巩固本课时所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手绘板图教学法边讲解边绘制,学生参与绘制。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探究、推理获取新知识。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以课件内容说课 导入新课(复习) 风向分别在三个不同力作用下的影响 讲授新课(第一假设、第二假设、第三假设) 三圈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总结反馈(总结小结、练习) 动手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上作业(见课件) 2.地理填充册P11-12。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多多指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