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认识亚洲 第一节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8.1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板书设计: 第八章 认识亚洲 第一节 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一、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 二、地形与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这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三、复杂多样的气候: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