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以及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2.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的特征。 3.利用地图说出主要矿产的分布。 4.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5.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环境——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1.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2.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对比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 生答:(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问: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答:(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问: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 生答:(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的故乡 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课本32页 图9.24 图9.25)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参照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 (1)教师提问:教师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2)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33页。 丰富的资源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讨论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学生答: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森林、草原、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动物等。 $来源: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1.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2.提问学生: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哪一个大洲?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多少?(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为2.4%,而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又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