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图”,完成以下1~3题。 1.目前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 2.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B.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D.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3.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最接近的是() A.韩国B.印度C.拉丁美洲D.非洲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23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分析回答完成以下4~5题。 国家 | 巴基斯坦 | 尼泊尔 | 韩国 | 泰国 | 肯尼亚 | 哥伦比亚 | 菲律宾 | 委内瑞拉 | 指数 | 4.917 | 4.018 | 3.319 | 1.420 | 1.121 | 1.022 | 0.923 | 0.924 | 4.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D.哥仑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5.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6.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 A.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城乡之间不协调 B.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 C.人口分布在地区上不平衡 D.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太高 7.影响大庆、株洲、北京、拉萨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交通、自然资源、政治、宗教B.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 C.交通、自然资源、宗教、政治D.自然资源、地形、政治、军事 8.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9.右图反映了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主要区位因素为() A.海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B.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外资 C.科技和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区位因素 D.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竣工 10.住宅多向郊区和卫星城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A.历史因素 B.环境相对较好,与母城之间的交通联系便利 C.靠近工业区,便于上下班 D.老城区商业中心大量扩建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以下11~13题。 11.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A.能量密集型农业B.生态农业 C.外向型农业D.传统的自然农业 12.这个农场最大的优点是() A.能源消耗不多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 C.环境污染轻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13.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炭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14. 下图中,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关系较合理的是() ABCD 15.商业街的区位选择一般在() ①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居民区内②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③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城市边缘的交通便捷处④地形开阔平坦处或河流的交汇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①家具厂②印刷厂③炼铝厂④微电子工业 A.①原料②市场③技术④能源 B.①市场②市场③技术④原料 C.①技术②原料③市场④动力 D.①市场②市场③动力④技术 17.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适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纤厂B.造船厂C.电冰箱厂D.食品厂 18.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A.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B.工业生产和产品类型 C.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建设 19.下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 20. 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21.传统经济是由“资源― 产品― 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22.下列旅游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在颐和园内建高等级的星级宾馆 ②拆掉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改建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③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陕西窑洞.福建客家围龙屋等民间旅游资源 ④积极开发以欣赏京剧和地方曲艺等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023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2023只,20年后达到2023只,最后只剩42只,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气候恶劣,大批驯鹿冻死B.人类大量捕杀 C.由于过度繁殖,饥饿而死D.漂洋过海,迁移他乡 24.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 A.工业废气造成B.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D.城市垃圾造成 25.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 A.尽可能多地采掘自然资源,提高物质文明水平 B.停止一切有废弃物的生产活动,以保持生态平衡 C.将经济规模控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D.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5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12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B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模式。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3)根据表一的数据在图6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表一2023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国家 年龄 | 15岁以下 | 15岁到64岁 | 65岁及以上 | A国 | 50 | 45 | 5 | B国 | 17 | 65 | 18 | (4)分析图5和图6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和等。 27. 读图7“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回答问题。(12分) (1)该地区拟在A、B、C三区域种棉花、养奶牛,你认为应该如何布局? 棉花;养奶牛; (2)该地区拟建化工厂、钢铁厂、自来水厂、电子元件厂、重型机械厂,在图中D~H五区分别布局什么工厂? 化工厂;钢铁厂;自来水厂; 电子元件厂;重型机械厂。 (3)近几年来,该地区及沿海海区出现大范围鱼类死亡,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 28.下图为我国东南某沿海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简述海港选址在P地而不在Q地的原因。 (2)该市决定在A、B、C、D四地中建设一化工小区,你认为什么地点适合,并说明理由。 29.读图9“六边形服务网格图”,完成下列试题。(8分) (1)按中心地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BC三个中心地的顺序是。 (2)判断下列城市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长沙、岳阳、上海、常德。 (3)判断下列商业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大型购物中心、小商店、超市。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河曾遭到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他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中出现了上百种鱼类。 [材料二]伦敦原有“雾都”之称,2023年发生了死亡2023人的污染事件,近年来由于政府采取措施,空中的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10千米处,2023年那里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露事故。这次事故造成:31人当即死亡,20230名救援工人死亡,20230名救援工人致残,500万人受到核辐射伤害,20230人逃离事故地区。 (1)环境污染的形式多种多样,材料一涉及的是污染,材料二涉及的是污染,材料三涉及的是污染。 (2)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 A.环境对工业废弃物无自净能力 B.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而产生的 C.人类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发达国家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