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的治理。 2.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重点与难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的综合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学习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黄土高原处在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有其他多种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一、脆弱的生态环境 寻根探源:读图8.11和8.12,做课本83-84页活动题1。 1.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2.结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2023~2023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3.学生读“延安2023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思考还会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总结:黄土高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等。 教师引导:深入探究: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还因为这里人口众多,环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1.阅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和图片“陡坡开荒”,讨论反映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 小组讨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所揭示的深刻含义;怎样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总结: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主要是:1.地形;2.气候;3.自然灾害;4.人口,一旦破坏,。 阅读83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二、生态建设 出谋划策:小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然后课件显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 总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建设,一方面、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等。 越辩越明: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 博采众长:请同学们看书74页并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价并指正不恰当的看法。 [课堂小结] 我本节课学到了:。 当堂达标测试 1.按因果关系推理,请把A、B、C、D各项内容,填入下面的框图中空格内(填字母)。 A.要求粮食和经济收入增加B.粮食产量下降 C.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过度放牧 2.从人地协调关系着眼,解决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的途径主要有:控制,治理。 3.该地区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的具体治理措施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另一方面,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