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 “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5.记住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以及著名畜种。 重点难点: 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导学过程: 一、认知目标: 二、前置学习: 1.读图5.14西北地区的地形,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使我们感受到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是。 2.西北地区东部主要是广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雄伟的高山(、、__________等山脉)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相间分布。 3.读图5.15可以看出,全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是地区。呼和浩特距离海洋,新疆喀什距离海洋,可看出本区距离海洋,降水自东向西越来越。 4.西北地区东部距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自然景观表现为;往西,距海洋越远,降水量逐渐,自然景观由草原过渡为;再往西,距海洋的距离更远,降水量更加,自然景观由荒漠草原过渡为。 5.青藏高原不仅海拔,平均海拔在米以上;而且分布有许多高大的。 6.读图5.18拉萨的气温年变化和图5.19成都的气温年变化,比较两地的气温差异,虽然处于同样的纬度,但是的气温低,分析原因。 (1)阅读青藏高原图。回想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2)计算成都(海拔2023米)与拉萨(海拔2023米)气温相差。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分布广泛。这样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7.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8.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这是因为高原海拔高,空气_________,水汽含量_________,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三、交流展示: 四、合作探究: 1.P12页活动1,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答:由于西北地区,距海,来自海洋的难以到达,再加上重重山脉对湿润气流的,使这里降水,气候干旱。 2.P12页活动2,读图5.15、5.16分析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对农牧业的影响: (1)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mm左右向西逐渐降低到50mm以下,从而形成了从东到西的────不同的自然景观。 (2)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以畜牧业为主。 ①内蒙古主要是牧场;新疆主要是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牧场。 ②农业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西北的平原、平原、_________ 走廊和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农业(影响因素主要是);青藏地区的谷地、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农业(原因是)。 ③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牧品种有哪些? 内蒙古牧区的、;新疆的,青藏的、和宁夏的。 3.P14活动1,读图5.18,5.19拉萨的年均温大约是℃,成都的年均温大约是℃,比拉萨高出约℃。原因是:拉萨地处,海拔高,全年气温偏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成都地处,夏季炎热,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受影响小,冬季温和。 4.P14活动2,左图为太阳能电站:青藏高原高,平均海拔2023m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光照时间,资源丰富。右图为黄河源头: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许多高大山脉分布着永久积雪和冰川,成为大江大河的源流。 5.P16活动1,内蒙古牧场属典型的温带草原,草高而密;青藏地区属牧场,草矮而稀疏。形成原因:内蒙古草原地区降水较,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属半干旱地区,生长着典型的温带草原;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条件差,形成了高寒草原牧场。 6.P16活动2,牧区气候较,植被以为主,天然降水不足,不适于发展种植业,当地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靠天养畜,选择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便于拆卸和安装的特色民居──。 五、拓展提高: 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2.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依次是、、。 4.西北地区由于降水稀少,所以发展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和。青藏地区由于海拔_________,气温,所以发展了_________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的、。 5.西北地区牧区的传统民居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